九月,司徒淳于嘉、太尉杨彪、司空张喜都被罢了官。之前汉献帝东迁的时候,杨奉想从梁地半路拦截,结果没赶上。到了冬天十月,曹操出兵征讨杨奉,杨奉没办法,只能向南投奔袁术。曹操顺势把杨奉在梁地的屯兵营地给攻下来了。
汉献帝下诏书责备袁绍,说他地盘大、兵力多,却只知道培植自己的势力,没见他出兵救援朝廷,反而一直在和别人打仗。袁绍赶紧上书给自己辩解。戊辰日,朝廷封袁绍为太尉,还封他为邺侯。袁绍觉得自己官职排在曹操后面很丢脸,生气地说:“曹操好几次都差点死了,都是我救了他,现在他竟然敢挟天子来命令我!”袁绍上表推辞,不肯接受任命。曹操有点害怕,就主动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丙戌日,曹操被任命为司空,代理车骑将军的职务。
曹操任命荀彧为侍中,让他兼任尚书令。曹操问荀彧有没有足智多谋的人才推荐,荀彧就推荐了自己的侄子——蜀郡太守荀攸,还有颍川的郭嘉。曹操把荀攸征召来做尚书,和他聊了一番后,特别高兴地说:“公达(荀攸的字)可不是一般人!有他和我一起商量大事,还愁什么天下平定不了!”于是让荀攸做了军师。
之前,郭嘉去见袁绍,袁绍对他很客气。但过了几十天,郭嘉对袁绍的谋士辛评、郭图说:“聪明人会仔细选择主公,这样才能万无一失,成就功名。袁公只想模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的关键,想法很多却抓不住重点,爱谋划却又不果断,想和他一起拯救天下、成就霸业,太难了!我得重新找个主公,你们也离开这儿吧!”辛评、郭图却说:“袁氏家族对天下人有恩德,很多人都归附他,而且现在他势力最强,离开了还能去哪儿?”郭嘉知道他们不明白,就不再多说,自己离开了。
曹操召见郭嘉,和他谈论天下大事,完了之后曹操说:“能帮我成就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郭嘉出来后也很高兴,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公!”曹操上表推荐郭嘉做了司空祭酒。
曹操任命山阳的满宠为许县县令。曹操堂弟曹洪有个门客在许县境内多次犯法,满宠把他抓起来治罪。曹洪写信给满宠求情,满宠根本不理。曹洪没办法,只好告诉曹操。满宠猜到曹操可能会赦免这个门客,就赶紧把人杀了。曹操知道后很高兴,说:“处理事情就该这样!”
北海太守孔融,自视甚高,一心想平定天下的混乱,可他能力不够却想法太多,到头来什么大事也没做成。他平时高谈阔论一些道德教化的道理,官府里到处都是他的言论,言辞温和文雅,读起来挺有意思,但一到实际做事的时候,很多都没法实行。他只会表面上招揽人才,实际上根本不会管理。一开始,他很能赢得人心,可时间一长,大家就不愿意跟着他了。
孔融任用的人,都是些追求新奇、轻浮没什么真本事的人。不过对于像郑玄这样有名望的大儒,他会用子孙对待长辈的礼节对待,还把郑玄家乡的名字改成“郑公乡”。至于左承祖、刘义逊这些清正有才的人,孔融只是把他们当作装点门面的,并不和他们讨论政事,还说:“这些人有声望,不能失去他们!”
黄巾军来攻打北海的时候,孔融战败,逃到都昌坚守。当时袁绍和公孙瓒两方势力对峙,孔融兵力弱、粮食少,孤立无援。左承祖劝孔融找个强大的势力依靠,孔融不仅不听,还把左承祖杀了,刘义逊也失望地离开了。
青州刺史袁谭攻打孔融,从春天打到夏天,孔融手下的士兵最后只剩下几百人,乱箭到处飞,可孔融还像没事人一样靠着桌子读书,谈笑自如。到了夜里,城池被攻破,孔融逃到东山,妻子儿女都被袁谭俘虏了。曹操和孔融以前就认识,就征召孔融做将作大匠。
袁谭刚到青州的时候,他的地盘西边到黄河,面积还不大。后来,他向北赶走田楷,向东打败孔融,一时间威望和恩德都很显着。但时间一长,他开始信任一群小人,生活奢侈又放纵,名声也就越来越差了。
自从汉灵帝中平年间以来,天下大乱,百姓都没办法安心种地。各路军队纷纷兴起,可都缺粮,没有长远的打算。饿了就去抢百姓的粮食,吃饱了就把剩下的丢弃。很多军队最后因为缺粮,还没和敌人交战就自己溃散了,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袁绍在河北的时候,士兵们只能靠吃桑葚充饥。袁术在江淮地区,军队靠吃河蚌维持,当地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州县一片萧条。
羽林监枣祗建议实行屯田制,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他们在许县招募百姓屯田,收获了上百万斛粮食。从那以后,各州郡都设置了管理屯田的官员,各地的粮仓都堆满了粮食。曹操四处征战,再也不用担心粮草运输的问题,这才能够逐步吞并其他势力。国家和军队能够富足起来,屯田制刚开始是靠枣祗推动,后来是靠任峻完善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