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平三十一年三月初十,京北的春寒还裹着最后一丝凉意,清晨的薄雾漫过京北站的青瓦,把苏省机车厂新送的“民生号”城际列车染成了淡灰色。这座去年刚翻修完的车站,处处透着民生巧思:候车大厅的座椅特意做了弧形扶手,方便扛农械的乡亲搭手;墙角摆着南河省烧制的粗瓷缸,里面永远盛着温热水;连自助购票机的屏幕都调亮了两度,怕老花眼的老人看不清——每一处都按着《韵澜思想》里“民生设施要贴百姓需求”的要求来,像个敞开大门的熟人家院。
早上八点,候车大厅已经满是来往的乘客,脚步声、说话声混着车站广播里的车次提示,热闹却不嘈杂。南河省第三公社的王大叔扛着半袋新晒的麦种,麦种袋用苏省的粗棉布缝着,上面还绣着“民生互助”四个字——这是他老伴连夜缝的,说“带着这字,路上有人帮衬”。他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车票,指腹反复摩挲着“S次,京北站→京北机场北站,11:05开”的字样,嘴里念叨着:“得赶在下午两点前把麦种送上飞往川省的民生航班,凉山的彝族乡亲还等着种春麦呢。”
“王大叔,您这麦种沉不沉?俺帮您扛会儿?”旁边一个穿蓝色工装的姑娘凑过来,她是苏省织坊京北分厂的李姐,手里捧着个木盒,里面装着三枚新铸的织机零件,盒盖上贴着张纸条:“急件,延误则分厂停工”。李姐刚从苏省坐夜班列车赶来,眼下正盯着大厅的电子大屏,生怕错过车次。
王大叔笑着摆手:“不沉,俺扛惯了地里的活。你看大屏,S次写着在1站台候车,检票口1、2口,咱们早来会儿,省得挤。”
李姐顺着他的手看去,大厅正中央的电子大屏亮得刺眼,红色字体清晰地跳着:“城际铁路S次,目的地京北机场北站,发车时间11:05,候车站台1,检票口1/2”。旁边的自助购票机刚吐出一张新票,票面信息和大屏分毫不差;连车站广播里,每十分钟就会循环一次清脆的女声:“各位乘客请注意,S次列车即将开始检票,请前往1站台,通过1号、2号检票口进站,祝您旅途愉快……”
大厅角落,川省凉山彝族的阿依姑娘正蹲在地上整理一摞学堂教材,教材封面印着彝汉双语的“草药入门”,是浙省的草药先生特意编的——先生答应这周去山寨教孩子们认草药,阿依得提前去机场接人,还得把教材核对清楚。她手里的手机亮着,是山寨里的老支书发来的消息:“阿依,路上看紧教材,娃们等着先生呢”,下面还附了张表哥查的车次截图,明明白白写着“1站台候车”。
“姑娘,要不要坐会儿?”车站服务台的值班站务小张递过来一把折叠凳,小张刚入职三个月,胸前的工牌还带着崭新的塑料膜,“您这教材看着沉,等会儿检票我帮您提一段。”
阿依连忙道谢,接过凳子坐下:“谢谢小张姐,俺第一次来京北,怕找不着站台,还好大屏和广播都说是1站台,心里踏实。”
小张笑着点头,转身按规定去核对车次信息——每天每小时,站务都要确认大屏显示与调度系统是否一致。她打开调度终端,屏幕上却突然跳出一行小字,像颗石子砸进平静的水里:“S次临时调整停靠站台:4站台,原因:1站台道岔临时检修”。
小张的手顿了一下,以为是系统卡了,刷新了三次页面,那行字依旧醒目。她赶紧喊来旁边的老站务李师傅,李师傅凑近屏幕,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昨天核对还是1站台,怎么临时改了?我问问调度室。”
他抓起对讲机,按下通话键喊了三遍:“调度室,调度室,京北站呼叫,S次站台是否调整为4站台?请回复!”可对讲机里只有滋滋的电流声,偶尔夹杂着几句模糊的杂音——昨天夜里京北下了场小雨,调度室到车站的通讯线路受潮,信号时好时坏。
李师傅急得拍了拍对讲机,抬头看见大厅广播又开始循环“1站台候车”的提示,心里犯了难:“小张,你先盯着大屏,我去1站台看看道岔情况,要是通讯通了,你立刻跟我报!”说着就往检票口跑,却没注意到小张因为紧张,手忙脚乱间忘了把大屏信息临时改成“站台待定”——她入职以来从没遇到过这种事,脑子里只剩“等李师傅回来”的念头,连手里的登记本都攥皱了。
九点半,离检票时间越来越近,S次的乘客陆续往1、2号检票口走。王大叔扛着麦种,跟着人流过了闸机,1站台上已经站了不少人:有像他一样扛着农货的乡亲,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有几个穿黔省苗族服饰的银匠,要去机场接来京北学习的徒弟。大家按着地上的黄色候车线排队,偶尔聊几句家常,没人注意到站台尽头的4站台,已经有工作人员在摆“列车停靠点”的指示牌。
“王大叔,您这麦种能赶上川省的春耕不?”旁边一个穿闽省商队服饰的小伙子搭话,他叫陈默,是苏省机车厂的技术员,背着工具包要去京北机场北站检修新交付的民生货车,“俺前几天去川省,见凉山的梯田都整好了,就等种子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