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使者中有人嘲笑匈奴习俗不讲礼义,中行说就反过来诘问责难汉使说:“匈奴的约束简单,容易实行;君臣关系简明,可以长久;一国的政务,如同一个人支配身体各部分那样自如。所以匈奴即使内部有乱,也必定会拥立本宗族的子孙。现在你们汉朝人虽说有礼义,但到亲属关系疏远时就互相残杀掠夺,甚至改朝换代,都是由于这类原因(指礼义繁琐导致离心离德)造成的。唉!你们这些住在土房子里的人(指汉人),别再啰啰嗦嗦了(喋喋占占)!只要汉朝送给匈奴的丝绸棉絮、粮食酒曲(米糵),保证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就行了,还废话什么!况且你们送来的东西,如果齐全完好,那就算了;如果不齐全或质量差,那么等到秋天庄稼成熟时,我们的骑兵就会去践踏你们的庄稼了!”
贾谊上《治安策》(节选):?
梁怀王的太傅贾谊上书文帝说:“臣私下思量当前的局势,认为有值得为之痛哭的一点,值得为之流泪的两点,值得为之深深叹息的六点;至于其他违背情理、伤害道义的事情,很难一一列举。那些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太平了’,臣却认为没有达到。说安定太平的人,不是愚蠢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治乱根本的人。这就像把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却睡在木柴上面,大火还没有烧起来,就说平安无事;当前的局势,与这有什么不同!陛下何不让臣在您面前详细陈述(危机),并顺势提出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对策,供陛下仔细选择呢!如果(实行我的方法)治理国家,需要劳心费神,身体辛苦,减少钟鼓娱乐,那陛下不做也可以。然而,如果娱乐享受与现在相同,却能实现诸侯遵守法度,不发生战事,匈奴归顺臣服,百姓纯朴善良,陛下生前成为英明的皇帝,死后成为圣明的神灵,美好的声誉永垂不朽,使陛下的顾成庙(文帝为自己预建的宗庙)能够尊称为太宗庙(开国君主称太祖),上配太祖刘邦,与汉朝永存,建立纲常法纪,成为万世尊奉的准则。即使后世有愚笨不成器的子孙,也能承继太平基业而安享太平。以陛下的明察睿智,再让稍微懂得治国之道的人在下面辅佐,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困难。”
“(分封的)诸侯王国势力强大,必然会形成与朝廷互相猜疑的局面。地方诸侯屡次遭受祸殃(指朝廷镇压),朝廷也屡次为此忧心忡忡,这实在不是安定朝廷、保全地方的办法。如今陛下的亲弟弟(指淮南王刘长)曾图谋在东方称帝,亲哥哥的儿子(指济北王刘兴居)也曾向西进攻(指反叛),现在吴王刘濞又被告发有逆谋了。陛下正当壮年,行事合乎道义没有过失,对诸侯的恩德还在增加,他们尚且如此;何况那些最大的诸侯王国,权力比他们还大十倍的呢!”
“然而,天下现在暂时安定,为什么呢?是因为大的诸侯王年纪还小尚未成年,朝廷给他们安排的傅、相正掌握着权力。几年之后,诸侯王们大都到了成年(二十岁行冠礼),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朝廷任命的傅、相则会被他们称病罢免,他们会在王国从丞、尉(中低级官员)以上的职位全部安插自己的亲信。到那时,他们和淮南王、济北王的行为还有什么不同吗?到了那时再想治理安定,即使是尧、舜再世也无能为力了。”
“黄帝说过:‘太阳当顶时必须抓紧晾晒,拿着刀子必须及时切割!’(?日中必彗(晒),操刀必割!?)现在如果遵循这个道理(指削弱诸侯),保全国家安定非常容易;如果不肯早点去做,等到将来骨肉至亲(指诸侯王)之间发生冲突而必须砍头诛杀时,那和秦朝末年(指二世诛杀宗室)有什么两样呢!那些异姓王依仗强大而反叛的,汉朝侥幸战胜了他们,却没有改变导致叛乱的制度;同姓王们正沿着这条老路蠢蠢欲动,已有征兆了,(诸侯坐大的)形势重演,灾祸变乱,难以预料会如何发展。英明的皇帝(指文帝您)面对这种局面尚且难以安宁,后代又该怎么办呢!”
“臣私下考察往事,大致是实力强的诸侯王先反叛。长沙王只有二万五千户,功劳小却最完整保存下来(指没被削除),关系疏远却最忠诚,这并非他天性特别,而是所处形势使然。假使当初让樊哙、郦商、周勃、灌婴占据几十座城称王,到今天即使他们败亡了也有可能;假使让韩信、彭越这些人只封为彻侯(列侯)留居京城,到现在还可能活着。那么治理天下的根本大计就可以明白了:要想让诸侯王们都忠心归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像长沙王那样(国小力弱);要想臣子不被剁成肉酱(?菹醢?,酷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像樊哙、郦商那样(封侯留京);要想天下长治久安,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分封诸侯而削弱他们的力量(?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量小就容易用道义来驱使,国土小就不会有邪心。让天下的局势,像身体指挥手臂,手臂指挥手指,没有不服从控制的(?莫不制从?),这样诸侯王就不敢有异心,像车辐条聚向车轴一样(?辐凑?),共同归顺天子。割分土地,制定制度,让齐国、赵国、楚国等各分成若干小国,使齐悼惠王、赵幽王、楚元王的子孙们都能按次序各自继承祖宗的一份封地,直到土地分完为止;对那些封地多而子孙少的诸侯国,也先建立小国空置起来,等他们子孙出生后再派去当君主;这样,天子一寸土地、一个百姓都不要(?亡所利焉?),目的确实只是为了安定太平而已。这样做了,即使让一个婴儿坐在天子的位置上天下也会太平,(即使)立遗腹子(未出生父已死的皇帝),放上先帝的衣冠(?朝委裘?)让臣子朝拜,天下也不会动乱;当代实现大治,后世称颂圣明。陛下顾虑什么而迟迟不做这件事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