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海瑞亲自去十里铺微服私访,查看了李老汉家现场,又悄悄询问了邻舍。有邻人反映,案发当晚,曾听到李家有打斗声,并听到一个陌生男子厉声逼问“玉镯下落”,却始终只闻一人之声,并未听到有同伙接应。海瑞又去探望了受伤的李安,李安也言,那晚只见周全一人行凶,并无帮手。
至此,海瑞心中已然明了。回到衙门,再次升堂,传齐一千人犯。海瑞厉声对周全道:“周全!你还不从实招来!你与张诚素不相识,为何要诬陷他是同谋?”周全兀自狡辩。海瑞将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刁徒!本官已查得明白,案发当晚,只有你一人在李老汉家中行凶,并无第二人!你咬定张诚是同谋,无非是想搅乱案情,或是指望有人在外替你打点!你真实目的,恐怕并非为了那对玉镯,而是另有所图!再不招认,大刑伺候!”
周全见海瑞洞察秋毫,知道再也瞒哄不过,又惧怕刑罚,只得招供实情。原来这周全,真名周奎,本是江湖上一个盗墓贼,专一盗掘古墓。他偶然得知,前朝有一位贵妃殉葬时,陪葬了一对稀世玉镯,内刻“永和宫制”,价值连城。后听说这对玉镯流落民间,被应天府一个姓李的农户所得。他便一路寻来,打听到玉镯曾被张诚骗去,又经官断还李老汉。他找到张诚,本是想探听玉镯下落,又怕张诚起疑,便编了个由头,让张诚带路认门。那晚他潜入李家,逼问玉镯,失手伤了李安,仓皇逃走,并未得手。他心想,此事终究败露,不如拉张诚下水,一来可以报复张诚当初欺瞒玉镯价值(他认为张诚若早说出玉镯珍贵,他或许能早些得手),二来多个“同谋”,可以分散官府注意,方便自己狡辩。于是便诬陷张诚是同伙。
真相大白,海瑞当堂判决:周奎(周全)图财害命,杀伤人命,诬陷良民,判处斩立决。张诚贪利带路,间接引发祸端,但确实不知情,并非同谋,杖责二十,以示惩戒,当堂释放。那对惹祸的玉镯,由官府作价,所得银两,一半赔偿李老汉家作为医药之资,一半充公。
张诚死里逃生,回到家中,与王氏抱头痛哭。经此几番生死磨难,张诚如同换了一个人,幡然醒悟,对天发誓,从此再不贪图非分之财,定要本分做人。他将绒线铺重新整理开张,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说来也怪,自他改了性情,生意竟一日好过一日,不过数年,便又恢复了元气,家道渐渐殷实起来。后来王氏生下一子,取名张悔,取“悔过自新”之意。张诚严加管教,那孩子长大后读书上进,竟考中了秀才,光耀门楣。此是后话,表过不提。
再说那李老汉一家,得了官府的赔偿,儿子的伤也渐渐痊愈,家境得以维持。李老汉感念海青天明察秋毫,使真相大白,也念张诚亦是受骗险些丧命,前嫌尽释。两家后来竟成了通家之好,时常往来。那对惹出无数风波的玉镯,最终由官府处置,不知所终,或许,这等贵重之物,本非寻常百姓所能保有,强求之,反是祸非福了。
这正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念之贪,险赴法场;一念之悔,福泽绵长。莫道善恶无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看官们牢记:本分生涯持久远,非分之想招灾殃。今日这段故事,权作一场警醒,望君洗耳听端详。
喜欢古风故事集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古风故事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