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朱棣的目光如同淬火的利剑,“命翰林院,重编《五经》《四书》集注!删削那些空谈性理、迂阔无用之言!增补历代治国安邦之良策、经世致用之实学!尤其要突出‘法’之要义!新编之书,定为天下官学、私塾唯一范本!旧注…尽数焚毁!”
姚广孝眼中精光大盛!这三策,如同三把利斧,直劈向千年儒学盘根错节的根基!科举分科,釜底抽薪,将“实学”抬到与“圣学”平起平坐的地位,从根本上动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认知!格物院的设立,更是石破天惊,公然为“奇技淫巧”正名,将工匠技艺纳入官学体系!而重编经书…这是要从思想源头上,为这即将到来的“实学”时代,披上“圣贤”的合法外衣!此乃真正的思想革命!
“阿弥陀佛!”姚广孝深深一揖,“陛下此乃再造乾坤之圣心!开万世太平之良策!格物致知,经世致用,法理昭彰…此三策行,则天下英才尽入陛下彀中,旧儒之桎梏可破,新学之根基乃成!大明气象,必将焕然一新!”
朱棣负手而立,望着窗外渐渐停歇的细雪。旧时代的残雪正在消融,而他亲手播下的新学种子,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破土而出。思想的裂变,往往比疆场的厮杀,更能决定一个王朝的最终走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北平的冬天,朔风如刀。燕王府后苑一处僻静的院落内,却传出阵阵金铁交鸣之声,清脆而急促。院内积雪扫净,露出青石板地。两个小小的身影正兔起鹘落,缠斗在一起。正是朱高燧与一个年龄相仿、却异常精悍的少年——朱高燧的伴读兼陪练,燕山左卫百户张武的幼子,张辅(历史上永乐朝名将)。
朱高燧手持一柄未开刃的短剑,小脸绷紧,眼神锐利,步伐虽显稚嫩,却已颇有章法,每一刺、每一格都带着一股狠劲。张辅则手持木刀,身形更为灵活,显然留有余力,不断引导着朱高燧的招式。
“三弟!看招!”张辅突然一声低喝,木刀斜劈,势大力沉。朱高燧眼神一凝,不退反进,短剑疾刺张辅手腕,竟是两败俱伤的打法!
“好胆!”旁边观战的张武低赞一声。张辅手腕一翻,木刀变招格开短剑,顺势一记肩撞。朱高燧闷哼一声,被撞得踉跄后退数步,一屁股坐在冰冷的石板上。
“哈哈哈!三弟,你这招‘同归于尽’使得不错,就是脚下太飘!”张辅收刀大笑,伸手去拉朱高燧。
朱高燧却自己一骨碌爬起来,拍掉身上的雪沫,小脸上没有丝毫沮丧,反而眼睛发亮:“张辅哥,再来!刚才那撞怎么那么快?”
暖阁内,徐妙云和世子朱高炽正临窗而坐。徐妙云手中拿着一份来自金陵的密报抄件,上面简要记录了宗理院对方孝孺的最终判决以及朱棣的减刑旨意。朱高炽默默看着,眉头微蹙。
“炽儿,在想什么?”徐妙云放下抄件,轻声问。
朱高炽抬起清澈的眼眸:“母妃,父皇减方孝孺之刑…是仁,还是…术?” 他问得直接而敏锐。
徐妙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拉过儿子的手,指向窗外院中那两个在寒风中对练、热气腾腾的少年:“炽儿,你看高燧和张辅。习武之道,刚猛易折,需知进退,懂变通。治国,亦是此理。国法如铁,不容轻侮,此乃刚。然法外施恩,化戾气为顺服,瓦解顽抗之心,此乃柔,亦是术。你父皇减方孝孺之刑,非为其人,乃为天下士林之心!是以‘法’立威,以‘恩’攻心。刚柔并济,方为帝王之道。”
朱高炽若有所思,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朱高燧又一次被张辅巧妙地绊倒,却立刻爬起,更加专注地琢磨着对方的招式。
“那…格物院与新科举呢?”朱高炽追问。
“那便是你父皇要破的‘旧’,要立的‘新’!”徐妙云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未来的凝重,“旧儒空谈误国,新学方能兴邦。科举分科,广纳实才,是为国储才。格物致知,推重百工,是为国筑基。炽儿,你要记住,将来无论监国还是治国,人才是根本!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方能聚天下英才,成就不世之功业!此乃你父皇为你,为这大明江山,铺就的煌煌大道!”
朱高炽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不再看窗外的弟弟,而是望向南方金陵的方向,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父皇在乾清宫运筹帷幄的身影。他稚嫩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与明悟。
院中,朱高燧终于抓住张辅一个破绽,短剑如电,点中了对方胸口护心镜的位置!
“好!”张辅收势,爽朗大笑,“三弟,这一剑有火候了!”
朱高燧小脸通红,兴奋地挥舞着短剑:“还不够快!张辅哥,明日再练!我要练到比父王…比陛下的亲卫还快!”
寒风卷过屋檐,发出呜呜的声响。北平的冰雪之下,稚嫩的虎啸,正悄然砺其爪牙。而金陵宫阙之中,思想的惊雷,已撕开了旧时代的沉沉暮霭。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