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御座之上,“格物致知”四个鎏金大字,在鲸油宫灯与窗外透入的晨曦交相辉映下,流淌着一种近乎液态的、熔金般的光芒。那光灼灼然,仿佛拥有生命与重量,沉甸甸地压在大殿的每一寸空间,压在所有朝臣的脊梁之上。新匾之下,散落的《论语》残页已被无声扫去,金砖上刘三吾撞柱留下的那滩暗红血渍,却如同一个无法抹去的烙印,深深浸入石缝,无声地诉说着昨日的惨烈与决裂。
朱棣端坐龙椅,玄色常服衬得他大病初愈的面容愈发棱角分明。右眼深处那丝迟滞,被一种更加内敛、更加锐利的光芒所取代。他的目光扫过殿下,文官班列的前排空出了一大片——那是被清洗的刘三吾党羽留下的空白,如同被新火焚烧后裸露的焦土。残存的旧派老臣们,头颅垂得更低,目光躲闪,不敢与御座之上、更不敢与那高悬的新匾对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死寂,以及更深沉的、对新秩序的茫然与恐惧。
“诸卿。”朱棣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不高,却带着金铁般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格物致知’已悬于此,非为虚文,乃治国之要。自今日始,朝野上下,当以此四字为圭臬。”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侍立御座旁、身姿挺拔如小松的朱高炽:“皇长子朱高炽,于朕病重、北疆危殆之际,监国理政,临危决断,明察秋毫,力挽狂澜,其功卓着。着即晋封为皇太子,入主东宫,参赞军国机务!”
“臣等恭贺太子殿下!”短暂的错愕后,山呼之声在姚广孝、夏原吉、金忠等人的带领下轰然响起,迅速淹没了大殿。武将们声若洪钟,带着由衷的振奋;部分文官的声音则略显迟疑,眼神复杂地望向那个年仅八岁、却已隐隐散发出储君威严的孩子。朱高炽面色沉静,上前一步,对着御座上的父亲,对着满朝文武,一丝不苟地躬身行礼,声音清朗:“儿臣谢父皇隆恩!定当恪尽职守,不负所托!”
朱棣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随即转向兵部尚书金忠:“金忠。”
“臣在!”
“北疆新定,然瓦剌、鞑靼、朵颜三部虽遭重创,其心未死。着兵部、五军都督府,会同格物院火器坊、工部军器局,即刻拟定《新军整备疏》!神机营扩编至三万!新式洪武大铳、佛郎机炮、火龙出水,务求精良,产量翻倍!具装铁骑甲胄,按格物院所献冷锻新法,增配至五万!所需钱粮物料,户部、内帑全力支应,不得延误!此乃大明北疆永固之基,若有懈怠推诿者,杀无赦!”
“臣遵旨!”金忠声音洪亮,带着破釜沉舟的激昂。扩军!新械!这是将野狐岭、万全右卫的胜利,彻底转化为帝国北疆长治久安的力量!
朱棣的目光又转向户部尚书夏原吉:“夏原吉。”
“臣在!”
“‘三防仓贮法’于北疆转运卓有成效。着户部、工部,会同格物院农学所,将此新法推行天下!各府州县官仓、常平仓、军储仓,限一年之内,按新法改造完毕!所需石灰、铁纱、防虫药包,由工部统一督造调配!另,”他加重了语气,“格物院农学所呈报,新选育之‘洪武早熟稻’、‘北平耐寒麦’于京畿试验田亩产大增。着即于北直隶、山东、河南择地广设皇庄,推广新种、新法!户部需拨专款,遣精干吏员督办!朕要这新粮新法,如同野火,烧遍大明沃土!使仓廪充盈,百姓再无冻馁之虞!”
“臣遵旨!”夏原吉激动得声音发颤。这不仅是解决转运损耗,更是直指帝国根基的农业革命!他仿佛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粮仓和再无饥馑的盛世图景。
最后,朱棣的目光落在了工部尚书宋礼身上,更落在了侍立在宋礼身后、一位身着青布儒衫、面容清癯、眼神却异常明亮的中年男子身上——格物院新任院正,王徵(原型融合徐光启、宋应星等)。
“宋礼,王徵。”
“臣在!”宋礼与王徵同时躬身。
“格物院,乃新学之基,强国之源!其秩禄、经费,自即日起,等同六部!王徵。”
“微臣在!”王徵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擢尔为格物院大学士,秩从一品,专司格物诸学!火器、农学、算学、力学、疫病、矿冶…凡有益于国计民生之新学,皆可深研!广招天下巧匠、奇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所需典籍、物料、场地,朕予尔专断之权!朕要这格物院,成为照亮大明前路的灯塔!”
“微臣…叩谢陛下天恩!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徵深深拜伏下去,声音哽咽。这一刻,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千百年被视作“奇技淫巧”的匠作之学,终于登堂入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荣与使命!
三道旨意,如同三道惊雷,在奉天殿内轰然炸响!扩军强武!新法富国!格物兴邦!一幅以“格物致知”为核心、前所未有的强国蓝图,在朱棣冷酷而清晰的旨意中,被强行楔入了这个古老帝国的肌体!旧派的残余们,听着这完全颠覆他们认知的国策,看着那高悬的“格物致知”匾额,只觉得一股冰冷的绝望彻底淹没了他们。属于他们的时代,连同那套坐而论道的“道统”,在奉天阶下那片尚未干涸的血迹映衬下,似乎正加速滑向无可挽回的深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