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平元年深秋,冀州大地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兴盛景象。得益于“吏治清平”的雷霆手段与“新政深化”的持续耕耘,境内仓廪丰实,路不拾遗,官学书声琅琅,医署惠泽乡里,太行山麓的新垦屯田区更是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金黄的粟米如同波浪般涌动。北破公孙,南抚黑山(白波),内修政理,此时的袁绍集团,已然将河北沃土打造成一个兵精粮足、政通人和的坚实堡垒。
邺城大将军府(虽未正式册封,但属下已习惯此称)内,虽然秩序井然,但一股跃跃欲试的躁动气息却弥漫在空气中。讨董的筹备已进入最后阶段,粮草军械堆积如山,各营将士摩拳擦掌,只待一声令下。然而,袁绍(主角)深知,欲行大事,不仅需要强弓硬弩,更需要一面能够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旗帜。这面旗帜,便是“名分”。
这一日,袁绍召集麾下所有核心谋士与重将,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完成这“最后一里路”的政治正名。
“主公,”长史耿武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一丝急切,“如今我冀州带甲十万,良将千员,粮秣可支三年之用,讨董之势,已成燎原。然,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主公虽为关东诸侯所望,然在朝廷法理之上,仍仅为渤海太守、祁乡侯,位在刘岱、孔伷等州刺史之下,于号召天下,总揽全局,颇有窒碍。”
别驾从事崔琰肃然接道:“耿长史所言极是。昔日桓、灵之世,大将军总揽朝纲,掌天下兵马。今董卓自任太师,僭越无比。主公欲讨国贼,匡扶汉室,必也需一个与之抗衡,且能号令群雄的正式名位。”
袁绍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沉吟不语的沮授和田丰身上:“元皓、公与,你二人以为,当求何职?又当如何求之?”
田丰抬起眼,目光锐利:“主公,名器不可假人,亦不可自专。所求之位,须符合主公如今之实力与声望,亦需顾及天下人之观感。授以为,‘大将军’之位,掌天下武事,最为恰当!再兼‘督河北四州(冀、幽、并、青)军事’,则名正言顺,可总揽河北,虎视天下!”
此言一出,堂下微微骚动。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是武官的顶峰。督四州军事,更是赋予了极大的区域性权力。这已不是简单的升迁,而是要求与董卓掌控的中央分庭抗礼的资格。
谋士郭图眼中闪过一丝热切,立刻附和:“元皓先生高见!主公之功,早已超越一州一郡。唯有大将军之位,方能配主公之德,方能统合关东诸军,共讨国贼!此乃众望所归!”
许攸却捻须轻笑,带着一丝玩味:“公则(郭图字)兄,话虽如此。然这表章,该如何上?上给谁?董卓盘踞长安,挟持天子,难道我等要向那国贼乞求官爵不成?岂非自取其辱?”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向被董卓控制的朝廷上表,无异于与虎谋皮,且自堕声势。
一直沉默的沮授,此刻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充满智慧:“子远(许攸字)之问,切中要害。表章,必须要上,此乃程序正义,是向天下宣示我等仍尊奉汉室,此举占据大义名分。但如何上,却有讲究。”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第一,表章不能是‘乞求’,而应是‘自请’或‘公推’。内容需历数董卓罪状,阐明国家危难,不可一日无主事之大将,然后由主公‘迫于公议,勉为其难’,暂领大将军、督河北四州军事,以安定社稷,讨伐国贼。”
“第二,表章不能只送往长安。需抄录副本,遍传天下各州郡!要让所有人都看到这份表章,知晓主公之举乃为国为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承制’(秉承皇帝意旨权宜行事)!如此,即便董卓不允,甚至下诏斥责,天下人也只会视其为乱命,而主公已获事实上的认可!”
“第三,”沮授目光微凝,“可暗中遣使,携重金厚礼,潜入长安,结交董卓身边近臣,尤其是其女婿、中郎将牛辅,以及谋士李儒。不需他们为我等美言,只需他们在董卓暴怒,欲发兵讨伐时,加以劝阻,言明利害,使董卓投鼠忌器,默许此事。此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袁绍听完,眼中精光大盛。沮授之策,将政治运作的奥妙阐述得淋漓尽致。既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又考虑了现实博弈,更预留了转圜空间。
“善!大善!”袁绍抚掌称赞,“公与之策,老成谋国,面面俱到!便依此计行事!”
他随即下令:“即刻起草表章!文笔需犀利,气势需磅礴,既要痛陈董卓之恶,又要彰显我袁本初舍我其谁之担当!此事,便交由……”他目光扫过,最终定格在一位容貌俊雅、气质不凡的文士身上,“孔璋(陈琳字)!你乃当世笔杆,此文非你莫属!”
书记官陈琳精神一振,出列躬身,自信满满:“琳,必竭尽所能,为主公草就此惊天地、泣鬼神之表文!”
“审配、逢纪,负责表章缮写、副本抄录与传递事宜,务求迅速,遍传天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