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准备派赵郝去秦国议和,割让六座城池。虞卿对赵王说:“秦国攻打赵国,是因为疲惫而撤军,还是因为爱惜赵国而不继续进攻呢?”赵王说:“秦国已经竭尽全力,一定是因为疲惫而撤军。”虞卿说:“秦国用尽全力攻打它无法夺取的地方,因为疲惫而撤军,大王却把秦国无法夺取的地方送给它,这是在帮助秦国攻打自己。明年秦国再来攻打赵国,大王就没有救了。”就在赵王犹豫不决之际,楼缓来到了赵国,赵王就与他商议当前的形势该怎么办才好。楼缓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国和赵国交战,天下诸侯都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想趁机依靠强国欺凌弱国。现在赵国不如赶紧割地求和,以迷惑天下诸侯,安抚秦国。否则,天下诸侯将趁秦国发怒、赵国疲弱之际,瓜分赵国,赵国就要灭亡了,还谈什么对付秦国呢!”虞卿听说后,再次去见赵王说:“楼缓的计策太危险了,这样做只会让天下诸侯更加怀疑赵国,怎么能安抚秦国呢?他难道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向天下展示赵国的软弱吗?而且我主张不割地,并不是简单地拒绝割地。秦国向大王索要六座城池,大王可以用这六座城池去贿赂齐国。齐国是秦国的死敌,它一定会听从大王的建议。这样,大王虽然失去了六座城池给齐国,却可以从秦国得到补偿,并向天下展示赵国的能力。大王这样做,秦国的重礼就会送到赵国,反而会主动与大王议和。现在如果与秦国议和,韩国和魏国听说后,一定会更加尊重大王。这样一来,大王一举就能与齐、韩、魏三国结盟,并与秦国交换地位。”赵王说:“好极了。”于是派虞卿去齐国见齐王,商议对付秦国的策略。虞卿还没返回,秦国的使者已经来到赵国议和了。楼缓听说后,赶忙逃离了赵国,赵王封给了虞卿一座城池。
秦国刚开始攻打赵国时,魏王问大臣们的意见,大家都认为秦国攻打赵国对魏国有利。孔斌问:“为什么会对魏国有利?”大臣们说:“如果秦国战胜赵国,我们就顺势臣服秦国;如果秦国战败,我们就可以趁赵国疲弱时攻打它。”孔斌说:“不对吧。秦国自孝公以来,从未在战争中失败过,现在又有良将指挥,赵国有什么疲弱可趁?”大臣们说:“即使秦国战胜赵国,对我们又有什么损失?邻国的失败,就是我国的福气。”孔斌说:“秦国是贪婪暴虐的国家,战胜赵国后,一定会再攻打其他国家,我担心到时候魏国就会成为它的目标。古人说过:燕雀在屋檐下筑巢,母子相互喂食,快乐地生活,自以为很安全。灶台的烟囱冒出火焰,房屋即将烧毁,燕雀却面不改色,不知道灾祸即将降临。现在你们不明白赵国灭亡后灾祸将降临到魏国头上,难道人和燕雀一样无知吗!”孔斌是孔子的六世孙。
起初,魏王听说子顺贤能,便派遣使者带着黄金和束帛,聘请他去担任相国。子顺对使者说:“如果魏王能够信任并采用我的治国之道,我的道本来就是治理国家的良方,即使吃蔬菜喝白水,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只是想控制我的身体,给我丰厚的俸禄,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魏王难道缺少一个普通人吗?”使者坚持请求,子顺才前往魏国;魏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任命他为相国。子顺改革了宠臣的官职,让贤能的人担任重要职位,剥夺了无能之人的俸禄,用来赏赐有功之人。那些失去职位和俸禄的人都不高兴,于是制造谣言诽谤子顺。文咨将这些谣言告诉了子顺。子顺说:“民众不能和他们一起谋划事情的开始,这是很久以来的道理!古代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开始时难免会受到诽谤。子产担任郑国的相国,三年之后诽谤才停止;我的祖先担任鲁国的相国,三个月之后诽谤才停止。现在我执政的时间还很短,虽然不能和贤人相比,但怎么知道诽谤不会停止呢?”文咨说:“我不知道您的祖先在鲁国时受到的是什么诽谤?”子顺说:“我的祖先担任鲁国相国时,人们唱道:‘穿着鹿皮衣,戴着鹿皮帽,抛弃他没有过错;戴着鹿皮帽,穿着鹿皮衣,抛弃他没有罪责。’等到三个月后,政治教化成功,民众又唱道:‘穿着裘衣,戴着章甫帽,实在是我们所需要的;戴着章甫帽,穿着裘衣,惠及我们无私心。’”文咨高兴地说:“现在我知道先生和圣贤没有什么不同了。”子顺担任魏国相国共九个月,每次提出重大建议都不被采纳,于是叹息道:“建议不被采纳,说明我的建议不合适。建议不被君主采纳,却还担任他的官职,享受他的俸禄,这是白吃饭不做事,我的罪过太大了!”于是以生病为由辞去了职务。有人对子顺说:“魏王不采纳您的建议,您为什么不离开呢?”子顺回答说:“我能去哪里呢?山东的各国,都将被秦国吞并。秦国不义,我不能去不义的国家。”于是留在家中。新垣固请求子顺说:“贤能的人在哪里,哪里就一定会兴盛并得到治理。现在您担任魏国相国,没有听说有什么特别的政绩就自己退下来了,是不是因为志向没有实现,为什么这么快就离开呢?”子顺说:“正是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政绩,所以我才退下来。况且重病没有良医。现在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用道义去侍奉它,肯定不会得到安宁;拯救国家都来不及,还谈什么振兴教化!从前伊挚在夏朝,吕望在商朝,而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难道是伊挚和吕望不想治理好吗?是因为形势不允许。现在山东的各国衰败不振,三晋割地以求自保,二周折服于秦国,燕、齐、楚也已经屈服了。由此看来,不出二十年,天下恐怕都将被秦国吞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