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赤眉军路过式县的时候,就把原式侯刘萌的儿子刘恭、刘茂、刘盆子抓走了。刘恭小时候学过《尚书》,后来跟着樊崇在洛阳投降了更始帝刘玄,重新被封为式侯,还做了侍中,最后去了长安。刘茂和刘盆子则是留在队伍里,归右校卒史刘侠卿管理,每天的任务就是放牛。这会儿樊崇他们要立皇帝,就在军队里寻找刘章的后代,总共找到了七十多个人,其中刘茂、刘盆子和前西安侯刘孝跟刘章的血缘最近。樊崇他们就说:“听说以前天子亲自带兵,都叫‘上将军’。”于是就弄了片木简,写上“上将军”三个字,又放了两片空白木简到竹筒里。随后在郑县北边搭了个祭坛,准备祭祀刘章,他们还把三老、从事这些人都叫来了。最后让刘盆子他们三个人站在台子中间,按年龄大小抽签。刘盆子年纪最小,就最后一个抽,结果就抽到了写着字的木简。将领们一看,这是天命所归呀,就立马给刘盆子磕头称臣。当时的刘盆子才十五岁,而且头发乱糟糟的,又光着脚丫子,穿着一身破烂衣裳,脸涨得通红,紧张得直冒汗。他看见这么多人给自己下跪,吓得都快哭出来了。这时,刘茂赶紧跟他说:“你把那木简藏好!”可刘盆子直接把木简放在嘴里咬断扔了。随后,他们就任命徐宣当丞相,樊崇当御史大夫,逢安当左大司马,谢禄当右大司马,其他人也都封了卿、将军之类的官职。虽然刘盆子成了皇帝,但他每天早晚还得去给刘侠卿请安。他老想着跑出去找放牛的小伙伴玩,结果刘侠卿每次都把他臭骂一顿不让去。最后,樊崇他们也渐渐不怎么搭理他了。
这年秋天七月,汉光武帝刘秀就派使者拿着符节,封邓禹做大司徒,还给他封了侯,赏了一万户食邑,那会儿邓禹才二十四岁。刘秀又琢磨着选一位大司空,因为《赤伏符》里写着“王梁主卫作玄武”,七月十一日,刘秀就任命野王县的县令王梁当大司空。刘秀还想照着谶文里说的,让平狄将军孙咸暂代大司马,可大家都不太乐意。到了七月十六日,刘秀就改任吴汉做大司马。刚开始的时候,刘玄任命琅邪人伏湛当平原郡太守。那时到处都在闹起义,只有伏湛把当地百姓安抚得服服帖帖的,地方特别安稳。他手底下有个门下督,就撺掇伏湛起兵造反,结果伏湛直接把这人抓起来杀了。这么一来,当地的官民都特别信任伏湛,整个平原郡都是靠着他的管理才没乱起来。于是,刘秀就把伏湛召到自己身边当尚书,让他整理以前的规章制度。又因为邓禹带兵西征,就让伏湛当司直,暂时代理大司徒的职务。刘秀每次出去打仗时,就常常留伏湛在后方镇守。
邓禹从汾阴渡过黄河,就进了夏阳地界。这时,更始帝的左辅都尉公乘歙带着十万人马,和左冯翊的军队在衙地抵抗邓禹。结果邓禹又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赶跑了。
就在邓禹又打了胜仗的时候,老刘家的刘茂在京、密一带聚集了十多万人马,自己封自己为厌新将军,还打下了颍川、汝南两地。看他这么嚣张,刘秀就派骠骑大将军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强弩将军陈俊去收拾他。刘茂一看打不过,就投降了,刘秀看他这么识趣,就封他做了中山王。
到了己亥那天,刘秀到了怀地后,就安排耿弇、陈俊驻扎在五社津,盯着荥阳东边的动静;又让吴汉带着建义大将军朱祜等十一个将军,把朱鲔围困在洛阳。八月的时候,刘秀又到了河阳。
当刘秀派人围困洛阳的时候,李松却从槀地带着兵回到了长安,然后就和更始帝、赵萌一起在长安攻打王匡和张卬。双方打了一个多月,最终王匡他们顶不住压力,就逃跑了,更始帝就搬到了长信宫去住。这时候的赤眉军已经打到了高陵,王匡和张卬一看形势不妙,就跑去投降了赤眉军,然后合起伙来攻打东都门。李松自信满满的带兵迎战,结果被赤眉军给活捉了。李松的弟弟李况是城门校尉,他直接打开城门,放赤眉军进了城。本年九月,赤眉军就顺利进了长安,这可把更始帝给吓坏了,于是就单枪匹马的从厨城门逃跑了。式侯刘恭因为赤眉军立了他弟弟当皇帝,就有种心慌的感觉,于是就把自己绑起来,跑到诏狱去了;后来听说更始帝逃跑了,他就赶紧出来,正好碰上了定陶王刘祉。刘祉帮他解开绳子,两人就一起去找更始帝,最后在渭河边追上了。右辅都尉严本怕赤眉军怪罪他没看好更始帝,就把更始帝带到高陵,说是保护,其实就是软禁起来。更始帝手下的将相们也都投降了赤眉军,只有丞相曹竟宁死不降,拿着剑跟敌人拼杀,最后战死了。
到了辛未这天,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封更始帝做淮阳王,还说不管是谁,要是敢伤害更始帝的,就按大逆不道罪处理;要是把更始帝送到官府的,就封为列侯。
早先有个宛城人叫卓茂,为人特别宽厚仁爱,喜欢过悠闲自在的日子,为人也很实在,做事也不极端。从年轻到年老,跟谁都没红过脸吵过架,就算是老乡、老相识里那些跟他性格不同的人,也都很喜欢他。在汉哀帝、汉平帝那时候,卓茂担任密县县令,他对待百姓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他经常鼓励大家做好事,又从来不说狠话,所以县里的官吏和百姓都很爱戴他,不忍心骗他。有一回,有百姓来告状,说村里的亭长收了他们送的米和肉。卓茂就问:“亭长是跟你强要的,还是你有事求他他才收的,还是平时关系好你自愿送的?”百姓说:“是平时送着玩的。”卓茂就说:“你自愿送,人家收了,这有啥好说的?”百姓说:“我听说好的君主,能让百姓不怕官吏,官吏也不跟百姓要东西。我是怕他,才送的;他收了,我就得来告诉您。”卓茂说:“你这想法不对啊!大家之所以能聚在一起过日子不乱套,就是因为我们跟禽兽不一样,我们是懂仁爱、讲礼义的,而且知道互相尊重。如果你自己不想学好,难道还能飞到天上去、跑到深山里,不在人间待了?当然,官吏也不该仗着权势硬要东西。这个亭长平时是个好官,逢年过节送点东西,这是人情往来。”百姓又问:“要是这样的话,那法律为啥还禁止呢?”卓茂却笑着说:“法律是定大规矩的,礼是顺着人情来的。我跟你讲礼,你不会有怨言;要是按法律治你,你可就麻烦大了!就说咱们这一件事,往小了说是教育你,往大了说能判你死罪。你回去好好想想吧。”卓茂刚到密县当县令的时候,推行了一些新做法,县里的官吏和百姓都笑话他,邻城的人听说了也笑他没本事。河南郡还专门给他派了个代理县令;但卓茂不在乎,该咋干还咋干。等过了几年,他把密县治理得特别好,路上有人掉了东西都没人捡;后来他升官做京部丞,密县的男女老少都哭着送他。等到王莽把持朝政的时候,卓茂就因为生病辞官回家了。等到刘秀当上皇帝后,第一个就打听卓茂的下落,那时候卓茂已经七十多岁了。甲申日,刘秀就下诏书说:“名声天下第一的人,就该享受天下最重的奖赏。现在任命卓茂为太傅,封他为褒德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