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此事,袁宏就评价说:立太子,本来是为了重视家族的传承,让大家心往一处想。除非太子干了特别恶劣的坏事,不然不该随便更换。光武帝复兴汉朝,本应该按正道来,给后代做个好榜样。可现在太子也没犯啥大错,就因为皇帝宠爱的人多,就把嫡出的太子换了,这确实做得不对。不过呢,东海王(原太子)去做藩王之后,行为变得更加谦逊有礼;汉明帝(新太子)当了皇帝后,和兄弟们的感情也很好。虽然兄弟俩身份变了,一个被废一个被立,但他们父子兄弟之间的真情没受影响。这么看来,就算用夏、商、周三代的标准来衡量,好像也没什么过分的!
随后,刘秀就让太子的舅舅阴识做执金吾,阴兴做卫尉,让他们专门负责教导太子。阴识这人特别实在,在朝堂上说话直来直去的,但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却绝口不提朝廷的事儿。因此,刘秀就特别敬重他,还经常拿他当例子,告诫那些皇亲国戚,让身边的人向他学习。而阴兴呢,特别喜欢结交贤才、乐于帮助别人,但他的门客里没有那种不务正业的人。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裒关系不太好,但知道他们有本事,所以还是会夸赞他们的优点,推荐他们做官;他的朋友张汜、杜禽和他关系不错,可阴兴觉得他俩华而不实,就私下给他们些钱财,始终没帮他们向朝廷说好话。大家就都觉得阴兴特别忠诚。刘秀还任命沛国的桓荣做议郎,专门教太子读书。有一回,刘秀亲自去太学溜达,让博士们在跟前辩论,桓荣在讲解经书道理的时候,总是用谦让的态度让人信服,从不靠嘴皮子争输赢,其他读书人都比不上他,刘秀就额外赏赐了他。后来刘秀又让学生们唱雅乐、击石磬,热热闹闹地玩了一整天。刘秀还派左中郎将汝南的钟兴教皇太子和皇室的诸侯们学《春秋》,要封钟兴做关内侯。可是钟兴觉得自己没啥功劳,就不想接受,刘秀就说:“你教太子和诸侯们读书,这不算大功吗?”钟兴说:“我的本事都是跟少府丁恭学的。”刘秀听完就又要封丁恭,可钟兴还是坚决不肯接受封赏。
陈留人董宣当上了雒阳县令后。就遇到湖阳公主的奴仆大白天杀了人的事,可是这个奴仆躲在公主府里,官府的人抓不到他。有一次公主出门,就带着这个奴仆一起坐车。而董宣就在夏门亭等着,拦住了公主的车马,还用刀在地上划着,并大声数落公主的不是,随后就喝令奴仆下车,当场就把他杀了。面对此种行为,公主就马上回宫向刘秀告状,这可把刘秀气得不行,于是就把董宣叫来,说要拿棍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句话再死。”刘秀就问:“你想说啥?”董宣说:“陛下您这么圣明,复兴了汉朝,却纵容奴仆杀人,以后还怎么治理天下?现在不用您动手,我自己就去死!”说完就拿头撞柱子,结果撞的满脸是血。看他这么较真,刘秀就赶忙让小太监拉住他,让董宣给公主磕头赔罪,但董宣就是不磕。太监就硬按着他的头,董宣双手撑在地上,死活就是不肯低头。公主对刘秀说:“你以前做平民的时候,还敢私藏逃犯,官府的人都不敢上门找麻烦;现在做了皇帝,却连一个小小县令都管不住吗?”刘秀笑着说:“当皇帝和当老百姓可不一样。”然后就说:“你这个硬脖子县令,赶紧退下吧。”随后还赏了董宣三十万钱,结果董宣转手就把钱全分给手下的官吏了。从这以后,董宣就开始专门整治那些横行霸道的权贵,导致整个京城的人都很怕他。
本年九月,刘秀动身前往南阳溜达。到了南阳之后,又去了汝南南顿县的官府驻地,还在那儿摆下酒宴,赏赐当地的官员和百姓,还下令免去南顿县一年的田租。当地的父老乡亲们都上前磕头,并对刘秀说:“您父亲在这儿住了好长时间,陛下您对这里的房子、环境都很熟悉,每次来都给我们这么多好处。我们都盼着您能把田租免十年!”刘秀却回答说:“治理天下责任重大,我每天都担心自己干不好,只能一天天地努力,哪敢说免十年这么久啊!”官员和百姓又说:“陛下您其实就是舍不得,何必这么谦虚呢!”刘秀听了哈哈大笑,最后又多免了一年田租。之后,刘秀又前往淮阳、梁、沛这些地方视察情况。
就在这时,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栋蚕又发动了叛乱,还把当地的长官都杀了。面对这种顽固分子,刘秀就下令让武威将军刘尚带兵去平叛。刘尚的军队路过越巂时,邛谷王任贵心里就犯嘀咕,他担心刘尚把南边叛乱平定后,会严格执行法令,到时候自己就不能再随心所欲了。于是,任贵就集结军队,修筑营地,还酿造了很多毒酒,打算先假装犒劳刘尚的军队,然后趁机发动袭击。结果刘尚识破了他的诡计,马上分兵先占领了邛都,接着就突然出兵攻打任贵,把他给杀了。
公元44年的春天二月,刘秀在溜达了一圈后才返回宫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