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杜乔以前的下属杨匡,哭着连夜赶到洛阳,戴着旧红头巾假装成亭吏,守了尸体十二天。都官从事把他抓了上报,太后也放了他。杨匡就趁机上书请求归葬两人,太后同意了。等他把杜乔灵柩送回家安葬后,就和郭亮、董班躲起来,一辈子没再做官了。
梁冀把吴佑贬到河间当相,吴佑直接就辞职回家了,后来死了。梁冀因为刘鲔叛乱的事,才想起朱穆以前提的建议,于是就提拔种暠当从事中郎,还推荐栾巴当议郎,又让朱穆做了侍御史。
这一年,南单于兜楼储去世了,伊陵尸逐就单于车儿即位。
公元148年春天,正月甲子日这天,桓帝行加冠礼。到了庚午日,就宣布大赦天下。
三月,桓帝随皇太后驾临大将军梁冀府中。
就在这时,白马羌又来侵扰广汉属国,杀害了长吏。益州刺史率领板楯蛮部族将其讨平。
夏天四月,朝廷封桓帝之弟刘顾为平原王,让他奉祀孝崇皇;尊孝崇皇夫人马氏为孝崇园贵人。
五月癸丑日,北宫掖廷中的德阳殿以及左掖门失火,桓帝移驾南宫。
六月,将清河国改为甘陵国。立安平孝王刘得之子经侯刘理为甘陵王,奉祀孝德皇。
秋天七月,京城发生大水灾。
公元149年夏天四月,发生了日食。
秋天八月,天市星区出现了彗星。
本月,京城再次发生了大水灾。
九月己卯日,发生了地震;庚寅日,又发生了地震,这次还有五处郡国发生了山体崩塌。
冬天十月,太尉赵戒被免职。随后,朝廷就任命司徒袁汤为太尉,大司农河内人张歆为司徒。
这一年,以前做过朗陵侯相的荀淑去世了。荀淑年轻的时候学问特别渊博,人品也非常好,当时的名人李固、李膺都把他当作老师。他在朗陵当官的时候,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清清楚楚,大家都叫他“神君”。荀淑有八个儿子,分别叫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专,个个都很有名气,当时的人把他们称为“八龙”。他们住的巷子以前叫“西豪”,颍阴县令苑康是渤海人,他觉得上古时期高阳氏有八个才子,和荀家这八个儿子很像,就把这条巷子改名叫“高阳里”。
李膺这人性格很高冷,不会随便跟人打交道,而且只认荀淑当老师,他和同郡的陈寔是好朋友。荀爽曾经去拜访李膺,还给他赶过车。回来之后,荀爽就特别高兴地说:“今天居然能给李君赶车,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可见他有多崇拜李膺了。陈寔出身不好,以前只是郡里西门的亭长。同郡有个叫钟皓的,因为人品特别好而出名,先后九次被官府征召去做官,要是论年龄和辈分,他都比陈寔高得多,但他却和陈寔成了朋友。钟皓在郡里当功曹的时候,突然被征召到司徒府去任职。临走的时候,太守就问他:“谁能接替你的工作?”钟皓说:“您要是非要找个合适的人,西门亭长陈寔就可以。”陈寔听说后还很纳闷,就说:“钟先生好像不太会看人,不知道为啥就看上我了!”于是太守就任命陈寔做了功曹。
那时候,中常侍山阳侯览跟太守高伦打招呼,让他给某个人安排个官职,高伦就批条子让那人当文学掾。陈寔知道这人根本没本事,就拿着文书去见高伦,还说:“这人不适合当官,但侯常侍的面子又不能不给。我建议把他安排到外署,这样就不会坏了您的名声。”高伦同意了。结果乡里人都指责陈寔乱推荐人,陈寔却是啥也不解释。后来高伦被调去当尚书,郡里的官员一直把他送到纶氏县。这时,高伦就跟大家解释说:“之前因为侯常侍的关系要安排给人安排一个官职,还是陈君偷偷把我的批文给退了回来,这才把他安排到外署的。最近听说有人因此看不起他,其实有错的人是我,陈君真是那种‘有好事就归功于上司,有过错就自己承担’的人啊!”可陈寔还是一个劲地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大家知道真相后都很感慨,从此天下人都特别佩服他的品德。
后来,陈寔当上了太丘长。他在任上推行仁德的政策,喜欢追求安定的社会氛围、做事也从不瞎折腾,因此当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特别安稳。周边县的百姓听说太丘治理得好,都跑来想在这儿生活,陈寔总是耐心的劝导他们,让大家都回到自己家乡好好过日子。有一回,上司下来检查工作,手下的官吏担心会有老百姓跑来告状,就请示陈寔,要不要提前拦住这些人。陈寔却说:“大家来打官司,就是为了讨个公道,要是不让他们说,那他们的冤屈去哪儿申诉呢?所以别拦着他们!”上司听说这件事后,就感慨地说:“陈寔这么办事,老百姓怎么会有冤屈呢!”说来也怪,在陈寔治理下,太丘真就没出过什么官司。后来,因为沛国相在收税的时候干了件违法的事儿,陈寔不愿同流合污,直接就辞官不干了。太丘的官吏和百姓都特别舍不得他,一直记挂着他的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