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前秦王苻坚听说太宰慕容恪去世,暗中有夺取前燕的想法,但忌惮慕容垂的威名,不敢行动。等到听说慕容垂前来投奔,苻坚非常高兴,亲自到郊外迎接,握着慕容垂的手说:“上天降下贤才豪杰,必定会让他们共同成就大功,这是自然的道理。我一定要与您共同平定天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然后送您返回故乡,世代封在幽州,让您离开故国却不失为子的孝道,归顺我也不失为臣的忠诚,不也是很好吗!”慕容垂推辞说:“我是漂泊在外的臣子,能免于罪责就很幸运了。回到故乡享受荣华富贵,不是我敢奢望的!苻坚又喜爱慕容垂的世子慕容令以及慕容楷的才能,对他们都给予优厚礼遇,赏赐的财物数以万计,每次他们进见,苻坚都注视着他们。关中的官民一直听闻慕容垂父子的名声,都对他们十分向往仰慕。王猛对苻坚进言说:“慕容垂父子就像龙虎一样,不是可以驯服的动物,倘若给他们机会凭借风云之势发展,将来一定会无法控制,不如趁早除掉他们。”苻坚说:“我正要招揽天下英雄来平定四海,怎么能杀他们呢!况且他们刚归附时,我已经诚心接纳了他们。普通百姓尚且不会违背承诺,何况我是大国君主呢!”于是任命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封宾徒侯,任命慕容楷为积弩将军。
前燕魏尹范阳王慕容德一向与慕容垂交好,还有车骑从事中郎高泰等人,都因受慕容垂牵连被罢免官职。尚书右丞申绍对太傅慕容评说:“如今吴王慕容垂出逃,外面议论纷纷,应当征召吴王僚属中贤能的人,给予他们显要的职位,这样大致可以消除外界的非议。”慕容评问:“谁合适呢?”申绍说:“高泰是他们中的领袖人物。”于是任命高泰为尚书郎。高泰是高瞻的侄子,申绍是申胤的兄长。
前秦留住梁琛一个多月,才放他返回前燕。梁琛日夜兼程赶路,等到达邺城时,吴王慕容垂已经投奔前秦了。梁琛对太傅慕容评说:“秦国人每天都在操练军队,在陕东囤积了大量粮食。依我看来,两国的和好一定不会长久。现在吴王又去归附他们,秦国必定有图谋燕国的打算,应当趁早做好防备。”慕容评说:“秦国怎么会接纳叛臣而破坏两国的和好呢!”梁琛说:“现在燕、秦两国分别占据中原,一直都有互相吞并的野心。桓温入侵时,秦国出兵救援,是出于计谋,并非爱护燕国。如果燕国出现破绽,秦国难道会忘记它原本的志向吗!”慕容评问:“秦国君主是怎样的人?”梁琛说:“英明且善于决断。”又问王猛怎么样,梁琛说:“名不虚传。”慕容评对梁琛的话都不以为然。梁琛又把这些情况告诉前燕君主慕容暐,慕容暐也不重视。梁琛再告诉皇甫真,皇甫真深感忧虑,上奏说:“苻坚虽然不断派使者前来通好,但实际上有图谋我国的野心,并非真心仰慕道德仁义,也不会牢记两国长期的盟约。之前秦国出兵洛川,加上使者频繁往来,我国的地形险要与平坦、兵力虚实,他们都已经了解得一清二楚。现在吴王慕容垂又去归附秦国,成为他们的谋士;春秋时期伍员辅佐吴国攻打楚国的祸患,不能不防备。洛阳、太原、壶关这些地方,都应当挑选将领、增加兵力,以防患于未然。”慕容暐召来太傅慕容评商议此事,慕容评说:“秦国国力弱小,还要依靠我国作为援助;况且苻坚还算讲究道义,终究不会采纳叛臣的建议,断绝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应该轻易惊扰自己,引发敌人的侵犯之心。”最终没有做任何防备。
前秦派黄门郎石越出使前燕,太傅慕容评向他展示自己的奢华生活,想借此夸耀前燕的富庶强盛。高泰和太傅参军河间人刘靖对慕容评说:“石越说话浮夸,目光长远,他不是来寻求和好的,而是来观察我国破绽的。应当向他展示军队的威力,挫败他的图谋。现在却向他炫耀奢华,反而会让他更加轻视我国。”慕容评没有听从。高泰于是以生病为由辞官回乡。
当时,前燕太后可足浑氏干预朝政,太傅慕容评贪婪无度,贿赂公行,官员选拔不看才能,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尚书左丞申绍上奏,认为:“地方长官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根本。如今的地方长官,大多不称职,有的是从军队中提拔的武夫,有的是出身贵族、养尊处优的皇亲国戚,他们既不是从乡邻中选拔的贤才,也没有担任过朝廷官职的经验。加上官员的升降没有固定制度,贪婪懒惰的人没有被惩罚的恐惧,清廉贤明的人没有被表彰奖赏的激励。因此百姓生活困苦,盗贼横行,朝廷纲纪混乱,没有人能加以整顿。此外,官员数量过多,超过前代,公私事务繁杂,让人不堪烦扰。大燕的户口数量,是秦、晋两国的总和,军队的勇猛,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但近来作战却屡次失败,都是因为地方长官征收赋税不均,对百姓盘剥无度,无论是出征的士兵还是留居的百姓都处境窘迫,没人愿意为国家拼死效力的缘故。后宫宫女有四千多人,仆役侍从还不算在内,每天的花费,价值万金。官员百姓受这种风气影响,争相追求奢华。秦、晋两国虽然僭越称帝、偏安一方,却还能整顿治理自己的领地,有吞并他国的野心,而我国上下却因循守旧,日益混乱。我国治理不善,正是他们所希望的。我认为应当精心挑选地方长官,合并官职、裁减冗员,安抚体恤士兵家属,让官府和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节制抑制奢靡之风,节约开支,奖赏必须与功劳相称,惩罚必须与罪过相符。这样一来,桓温、王猛的首级都能被斩下,秦、晋两国也能被攻取,岂止是保全国土、安抚百姓而已!另外,索头人什翼犍年老多病、神志昏乱,虽然没有按时朝贡,但已不能构成祸患;却还要调遣军队长途戍守,有害无利。不如把戍守的军队调到并州,控制西河地区,在南面加固壶关的防御,在北面重视晋阳的守卫,西边的敌人来进攻就抵御防守,敌人撤退就截断他们的后路,这比戍守孤立的城池、守卫无用的地方要好得多。”奏疏呈上后,慕容暐没有理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