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日,晋简文帝司马昱病重,紧急征召大司马桓温入朝辅佐,一天一夜之内接连发出四道诏令,桓温仍推辞不来。当初,简文帝担任会稽王时,娶王述的堂妹为妃,生下世子司马道生和弟弟司马俞生。司马道生性情疏懒急躁、品行不端,母子二人都因获罪被幽禁而死。简文帝其余三个儿子司马郁、司马朱生、司马天流,都早年夭折。他的姬妾们近十年没有怀孕,会稽王让善于相面的人观察她们,相面人都说:“这些人都不是能生育的人。”又让相面人观察女仆,有个叫李陵容的女仆,在织坊劳作,肤色黑、身材高,宫女们称她为“昆仑”(古代对肤色较深或异域人士的称呼)。相面人见到她后大惊,说:“这才是能生育的人!”会稽王召李陵容侍寝,生下儿子司马昌明和司马道子。己未日,朝廷立司马昌明为皇太子,当时他已经十岁了。封司马道子为琅邪王,兼任会稽国国君,负责供奉简文帝母亲郑太妃的祭祀。简文帝留下遗诏:“大司马桓温依照周公摄政的旧例辅佐朝政。”又说:“年幼的太子如果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不行,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侍中王坦之亲自拿着遗诏入宫,在简文帝面前把诏书撕碎。简文帝说:“天下是偶然得到的运势,你有什么可顾虑的!”王坦之说:“天下是晋宣帝(司马懿)、晋元帝(司马睿)打下的天下,陛下怎么能独自决定转让呢!”简文帝于是让王坦之修改遗诏,改为:“国家和家族的事务,全部禀报大司马,依照诸葛亮、王导辅政的旧例处理。”当天,简文帝去世。
简文帝去世后,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敢拥立继承人,有人说:“应当等待大司马桓温来处置。”尚书仆射王彪之神情严肃地说:“天子去世,太子继位,大司马怎么能有不同意见!如果先去当面询问他,反而会被他指责。”朝廷的议论才确定下来。太子司马昌明即位为帝,实行大赦。崇德太后发布诏令,认为新帝年幼,又处于守丧期间,命令桓温依照周公摄政的旧例行事。诏令已经准备施行,王彪之说:“这是不同寻常的大事,大司马一定会坚决推辞,导致朝廷政务停滞,先帝的陵墓安葬事宜也会延误,我不敢遵奉诏令,谨将诏令封存送还。”这件事于是没有施行。
桓温原本期望简文帝临终时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即便不禅让,也该让自己摄政。结果未能如愿,他非常愤怒怨恨,给弟弟桓冲写信说:“遗诏只让我依照诸葛亮、王导的旧例辅政罢了。”桓温怀疑是王坦之、谢安从中作梗,心中对他们怀恨在心。朝廷下诏让谢安征召桓温入朝辅政,桓温再次推辞。
八月,前秦丞相王猛抵达长安,苻坚又加授他都督中外诸军事。王猛推辞说:“丞相的重任,太子太傅的尊位,尚书省长官事务繁杂,司隶校尉职责重大,还要总管军事要务、传达皇帝诏令,文官武将的职务都由我担任,大小事务都要过问。即便是伊尹、吕尚、萧何、邓禹那样的贤才,尚且不能兼任这么多职务,何况我王猛这样无能的人呢!”他接连呈上三四次奏章推辞,苻坚都不允许,说:“朕正要统一天下,除了你,还能托付给谁呢?你不能推辞宰相之职,就像朕不能推辞治理天下的责任一样。”
王猛担任丞相后,苻坚在朝堂上垂手端坐,百官都自行负责职责内的事务,军队和国家内外的事务,没有一件不由王猛处理。王猛刚正严明、清廉公正,善与恶的区分明确,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提拔被埋没的贤才,鼓励农耕养蚕,训练军队,任用官员必定符合其才能,施用刑罚必定符合其罪行。从此前秦国库充实、兵力强盛,打仗没有不胜利的,国家治理得非常好。苻坚告诫太子苻宏以及长乐公苻丕等人说:“你们侍奉王猛,要像侍奉我一样。”
阳平公苻融在冀州任职时,精心选拔属官,任命尚书郎房默、河间相申绍为治中别驾,清河人崔宏为州从事,负责记室事务。苻融年轻,处理政务喜好新奇,注重苛刻地考察细节;申绍多次规劝纠正他,引导他实行宽厚平和的政策,苻融虽然敬重申绍,却没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后来申绍调任济北太守,苻融因政务上的过失多次被朝廷知晓,屡次受到谴责,这才后悔当初没有采纳申绍的意见。
苻融曾经因擅自修建学校被有关部门弹劾,他派遣主簿李纂前往长安为自己申辩;李纂因忧虑恐惧,在途中去世。苻融问申绍:“谁可以代替李纂去长安?”申绍说:“前燕尚书郎高泰,清正善辩、有胆识谋略,可以派他去。”在此之前,丞相王猛和苻融多次征召高泰为官,高泰都没有应召;到这时,苻融对高泰说:“君子应当解救别人的危难,你不能再推辞了!”高泰于是接受命令。抵达长安后,丞相王猛见到他,笑着说:“高子伯(高泰字子伯)到现在才来,为什么这么晚呢?”高泰说:“我是罪人来接受惩罚,还问什么早晚!”王猛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高泰说:“从前鲁僖公因修建泮宫(诸侯办学之所)而被歌颂,汉宣帝因在稷下(战国时齐国学术中心)兴办教育而名声远扬。如今阳平公修建学校,追随鲁僖公、汉宣帝的脚步,没听说朝廷下诏书褒奖,反而烦劳有关部门弹劾他。明公您辅佐圣明的朝廷,奖惩如此颠倒,下面的官员怎么能逃脱罪责呢!”王猛说:“这是我的过错啊。”苻融被弹劾的事于是得以解决。王猛趁机感叹说:“高子伯怎么能只是阳平公的属官呢!”他把高泰推荐给前秦王苻坚。苻坚召见高泰,对他很满意,问他治理国家的根本,高泰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在于审慎选拔,审慎选拔在于核实人才的真实能力,从来没有选拔到合适的人才而国家治理不好的情况。”苻坚说:“你的话可谓言辞简练而道理广博啊。”任命高泰为尚书郎。高泰坚决请求返回冀州,苻坚同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