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湛之向文帝报告时,隐瞒了很多自己参与的情况,后来因范晔等人的供词牵连到他,文帝赦免了他,不再追究。臧质是臧熹的儿子,此前曾任徐、兖二州刺史,与范晔关系密切;范晔谋反失败后,文帝任命他为义兴太守。
有关部门上奏请求削除彭城王刘义康的爵位,将他交付廷尉治罪。丁酉日(十三日),文帝下诏将刘义康及其子女都贬为平民,从皇室宗族名册中除名,迁徙到安成郡;任命宁朔将军沈邵为安成相,率领军队防守。沈邵是沈璞的兄长。刘义康在安成郡读书,看到《汉书》中淮南厉王刘长(因谋反被流放)的事迹,放下书感叹说:“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事,我却不知道,自己获罪实在是应该啊。”
庚戌日(二十六日),南朝宋任命前豫州刺史赵伯符为护军将军。赵伯符是孝穆皇后(宋武帝的母亲)弟弟的儿子。
起初,江东地区的南北郊祭没有音乐,宗庙祭祀虽有登歌(祭祀时在堂上演唱的乐歌),却没有文舞、武舞。这一年,南郊祭祀开始设置登歌。
北魏安南府、平南府向兖州发送公文,指责南朝宋在侨居之地设置的各州,大多滥用北魏边境州郡的名称;还提出想在具区(太湖古称)狩猎。兖州回复公文说:“如果一定要依据土地归属设置州郡,那么你们设置徐州、扬州,难道有对应的实际土地吗?另外,我们知道你们想在具区狩猎、观察南朝的教化。若要修建客馆、装饰府邸,相关部门自会负责;当年呼韩邪单于归降汉朝的礼仪仍保存完好,我们对来使的馈赠礼遇,也一直十分丰厚。”
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
春季,正月庚申日(初六),南朝宋罢免尚书左仆射孟顗的官职。
戊辰日(十四日),北魏君主率军抵达东雍州,亲临薛永宗的营垒。崔浩说:“薛永宗不知道陛下亲自前来,部众心志松懈。如今北风迅猛,应当迅速进攻。”北魏君主听从了他的建议。庚午日(十六日),北魏军队包围薛永宗的营垒。薛永宗出兵迎战,大败,与家人一起投汾水而死。他的族人薛安都此前占据弘农,此时弃城逃往南朝宋。
辛未日(十七日),北魏君主向南前往汾阴,渡过黄河,抵达洛水桥。听说盖吴在长安以北,君主认为渭水北岸没有粮草,想渡到渭水南岸,沿渭水向西进军。他询问崔浩的意见,崔浩回答:“打蛇要先打头部,头被打破,尾巴就无法摆动。如今盖吴的营地距离这里六十里,派轻骑兵赶赴,一天就能到达,到达后必定能击败他。打败盖吴后,再向南赶赴长安也不过一天路程,一天的粮草短缺,不会造成大的损失。如果从南岸进军,盖吴就会慢慢逃入北山,仓促之间难以平定。”君主没有听从,从渭水南岸向长安进发。庚辰日(二十六日),抵达戏水。盖吴的部众听说后,全都分散逃入北地郡的山中,北魏军队毫无收获。君主对此感到后悔。二月丙戌日(初二),北魏君主抵达长安;丙申日(十二日),前往雍城,途经陈仓,之后返回雍城。沿途诛杀了与盖吴串通谋反的汉人与夷人。乙拔等各路军队在杏城大败盖吴,盖吴再次派遣使者向南朝宋上表求援。南朝宋文帝下诏任命盖吴为都督关、陇诸军事、雍州刺史、北地公;命令雍州、梁州出兵驻守边境,为盖吴声援;派遣使者赐给盖吴一百二十一枚官印,让他根据实际情况授予下属官职。
起初,林邑王范阳迈虽然派遣使者向南朝宋进贡,却仍不断侵扰劫掠,进贡的物品也简陋微薄。文帝派遣交州刺史檀和之讨伐他。南阳人宗悫,家族世代研习儒学,唯独他喜好军事,常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等到檀和之讨伐林邑,宗悫主动请求从军。文帝下诏任命宗悫为振武将军,檀和之派他担任前锋。范阳迈听说南朝宋军队出征,派遣使者上表,请求归还劫掠的日南郡百姓,并献上一万斤黄金、十万斤白银。文帝下诏给檀和之:“如果范阳迈确实有诚意,也可允许他归顺。”檀和之抵达朱梧戍,派遣府户曹参军姜仲基等人前往见范阳迈,范阳迈却将他们扣押;檀和之于是进军,在区粟城包围林邑将领范扶龙。范阳迈派遣将领范毘沙达救援,宗悫暗中派兵迎击范毘沙达,将其击败。
北魏君主与崔浩都信任敬重寇谦之,信奉他所传的道教。崔浩一向不喜欢佛教,常常对北魏君主说,佛教虚妄荒诞,耗费社会财富,应当全部废除。等到北魏君主讨伐盖吴,抵达长安,进入佛寺时,发现僧人给侍从官员饮酒;侍从官员进入僧人房间,还看到里面有大量兵器,便出来报告君主。君主大怒,说:“这些不是僧人该用的东西,他们必定与盖吴串通谋反,想作乱!”于是命令有关部门追查,诛杀全寺僧人,查抄寺中财产,发现大量酿酒器具,以及州郡官员、富人寄藏的财物,数量以万计,还发现僧人挖掘地下室藏匿妇女儿童。崔浩趁机劝说君主诛杀天下所有僧人,销毁佛教经像,君主听从了他的建议。寇谦之与崔浩激烈争辩,崔浩不听。北魏先诛杀了长安的全部僧人,焚毁经像,并下令给留守平城的台省,要求各地一律按照长安的做法执行。诏书说:“从前东汉昏庸的君主,迷信邪伪的佛教,扰乱天道纲常,自古以来九州之内,从未有过这种事。佛教宣扬荒诞夸大的言论,不符合人情常理,末世之时,人们无不被迷惑。从此政治教化无法推行,礼义严重败坏,天下九州之内,沦为废墟。朕继承天命,想要铲除伪邪、确立真道,恢复伏羲、神农时代的治世。现将佛教全部清除,消灭其踪迹。从今以后,有胆敢信奉胡人神灵、塑造泥像、铜像的,一律处死。只有非凡之人,才能做非凡之事,除了朕,谁能铲除这历代流传的伪物?有关部门要向各地驻军、刺史宣告,所有佛教佛像与经书,全部打碎焚烧,僧人无论老少一律活埋!”太子拓跋晃一向喜好佛教,多次劝谏,君主不听,他便故意拖延诏书的传达,让远近各地提前得知消息,得以各自设法应对。僧人大多逃亡藏匿,得以幸免,有的还收藏了经像,只有北魏境内的佛塔寺庙,没有一处留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