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君主将长安两千户工匠迁徙到平城。返回途中,抵达洛水,分兵诛杀李闰地区反叛的羌人。
太原人颜白鹿私自进入北魏境内,被魏人抓获,即将被杀时,他谎称是青州刺史杜骥派他来归降的。魏人将颜白鹿送到平城,北魏君主高兴地说:“杜骥是我外戚(杜骥的母亲是北魏明元帝的姨母)啊。”让崔浩写信给杜骥,同时命令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率军迎接杜骥,进军历城攻打冀州刺史申恬。杜骥派遣府司马夏侯祖欢等人率军救援历城。魏人于是侵扰兖、青、冀三州,抵达清水东岸后返回;杀人劫掠,造成很大破坏,北方边境陷入骚动。
此时,文帝因北魏的侵扰而忧虑,向大臣们咨询对策。御史中丞何承天上表,认为:“防备北魏的策略,不过两类:武将谋划征伐,儒生主张和亲。如今若想效仿卫青、霍去病北伐,除非在淮河、泗水流域大规模屯田,充实青州、徐州的储备,让百姓有富余的存粮,田野有堆积的谷物,然后派遣十万精锐士兵,一举扫平敌人,否则难以实现。如果只是派遣军队追击讨伐,报复他们的侵扰,敌人必定会轻装骑兵逃跑,不肯与我们决战。白白耗费大量物资,却不能损伤敌人,报复的战事将无休无止。这是最下等的策略。安定边境、巩固防守,才是长远之计。我私下认为,曹操、孙权都是霸主,才能与智谋相当,江淮之间,双方都不居住,留出数百里空地。为什么呢?因为边境侦察地带,不是耕种放牧的地方,所以要坚壁清野等待敌人到来,整顿军备、修缮武器,趁敌人疲惫时进攻;保护百姓、保全领土,不出这一策略。总的来说,具体办法有四条:一是迁移远方百姓到近处。如今青州、兖州的旧民以及冀州新归附的百姓,在边境地带的有三万多家,可将他们全部迁徙到大岘山以南,充实内地。二是多修筑城邑安置迁徙来的百姓,借给他们生活物资,春夏季节耕种放牧,秋冬季节进入城邑防守。敌人来袭时,一座城有一千户人家,能作战的士兵不少于两千人,其余老弱之人,也能登上城墙击鼓呐喊,足以抵抗三万敌军。三是集中耕牛车辆运送粮食武器。估算一千户的物资,不少于五百对耕牛,可造五百辆车,将车辆互相连接,保护部众;即便城池无法坚守,也能驾车奔赴险要之地,敌人无法干扰,有紧急情况需要征调,两天内就能集结。四是按人口征收武器。总计两千名士兵,根据各自的能力,每人自备武器,平时熟练使用,武器上刻自己的名字,返回城邑后交给仓库保管,外出作战时再领取。弓箭、铠甲、铁器等百姓没有的物资,官府要逐渐补充。几年之内,军事装备就能大致齐备。附近州郡的军队,长途驻守清水、济水一带,耗费巨大,百姓怨言深重,依我看来,不如直接利用边境百姓防守更为容易。如今顺应百姓的利益,引导他们防守,军队强大而敌人没有防备,国家富足而百姓不劳累,与优待驻军、让他们坐吃粮食相比,成效不可同日而语。”
北魏金城人边固、天水人梁会,与秦州、益州的杂居百姓一万多户占据上邽东城反叛,攻打逼近西城。秦、益二州刺史封敕文率军抵抗,击退叛军。氐人、羌人一万多人,休官(少数民族部落)、屠各(匈奴部落)两万多人都起兵响应边固、梁会。封敕文进攻边固,将其斩杀,残余部众推举梁会为首领,与封敕文对抗。
夏季四月甲申日(初一),北魏君主抵达长安。
丁未日(二十四日),南朝宋宣布大赦。
这时,仇池人李洪聚众起兵,自称应天命当称王。梁会向氐王杨文德求救,杨文德说:“两雄不能并立,若要我出兵,你应先杀了李洪。”梁会引诱李洪前来,将其斩杀,把首级送给杨文德。五月癸亥日(十一日),北魏君主派遣安丰公闾根率领骑兵赶赴上邽,还未到达,梁会就放弃东城逃走。封敕文此前已在城外挖掘了很深的壕沟,派精兵防守,双方从夜晚激战到天亮。封敕文说:“敌人知道没有生路,会拼命进攻我们,这样会过多杀伤士兵,不容易攻克。”于是举起白虎幡(象征赦免的旗帜)向梁会的部众宣告,投降者可赦免死罪,梁会的部众随即溃散。封敕文分兵追击,将叛乱全部平定。略阳人王元达聚众驻守松多川,封敕文又率军讨伐平定。
盖吴收拢部众驻守杏城,自称秦地王,声势再次壮大。北魏君主派遣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督率北路各路军队讨伐他。
檀和之等人攻克区粟,斩杀范扶龙,乘胜进入象浦。林邑王阳迈出动全国兵力迎战,让大象披上铠甲,前后相连,一望无际。宗悫说:“我听说外国有狮子,能威慑百兽。”于是制作狮子模型,与大象对抗,大象果然受惊逃跑,林邑军队大败。檀和之于是攻克林邑,范阳迈父子脱身逃走。缴获的不知名珍宝不计其数,宗悫却一样都不拿,返回家乡时,衣物器具仍很简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新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