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清康熙年间,云南晋宁县有个书生姓乔名年,字大年。这乔生年轻的时候就有才名,诗写得好,文章也棒,可架不住运气差,二十好几了,还是混得没头没脑,仕途不顺。
但这人为人诚恳,肝胆相照!跟街坊顾生是拜把子的交情,后来顾生不幸去世,乔生二话不说,常年接济顾生的老婆孩子,从没断过。
当地的县令赏识乔生的文采,俩人算是忘年交。可天有不测风云,县令在任上突然病逝,家眷老小都因贫困无法返乡。
乔生听说这事儿,咬咬牙,把自己家里能当的全当了,凑钱帮着料理后事,还亲自护送县令的灵柩回老家。
这一趟来回两千多里地,风餐露宿,乔生硬是扛了下来。就因为这桩事,当地的文人学士们更加敬重他,可家里的日子也彻底败落了,穷得叮当响。
且说本地史孝廉家有个闺女,名叫连城,精通刺绣,知书达理。史孝廉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宠得不行。
这不,眼看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史孝廉想找个有才学的女婿,于是拿出连城绣的一幅《倦绣图》,请年轻小伙子题诗,想借着诗挑女婿!
乔生听说这事儿,也凑了个热闹,提笔写了两首。
第一首写的是连城刺绣的模样:
“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
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
第二首专夸刺绣的精妙:
“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
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感圣明。”
连城拿到诗一看,非常喜欢,一个劲儿跟她爹说:“爹,这乔生太懂我了!诗里把我绣活儿的心思都写透了!”
可史孝廉一打听,乔生家里穷得底朝天,立马摇脑袋说:“不行不行,穷酸秀才可配不上我闺女。”
连城不死心,见着熟人就夸乔生,后来还偷偷让家里的老妈子,假装是她爹的意思,送了些银子给乔生,帮他补贴读书的开销。
乔生拿到银子,心里那叫一个热乎,拍着大腿叹气道:“连城姑娘,真是我的知己啊!”
打这儿起,他满脑子都是连城,如饥似渴、抓心挠肝地惦记。
可没等乔生琢磨出咋表白,坏消息就来了:史孝廉把连城许配给了盐商的儿子王化成。这王化成家里有的是钱,可为人刻薄自私。
乔生一听,心凉了半截,知道自己没指望了,可夜里做梦,依然对她魂牵梦萦。
没隔多久,更糟的事儿来了:连城得了肺痨,躺床上起不来,药吃了一大堆,一点儿用没有。
就在一家人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来了个西域的和尚,自称能治这病。可他提了个怪要求:得要一钱男人胸口的肉,跟药捣在一起吃。
史孝廉赶紧派人去王家报信,让准女婿王化成来救驾。
您猜王化成咋说?他捧着肚子笑道:“这老东西是不是疯了?还想剜我的心头肉?门儿都没有!”
直接把来人赶了回去。史孝廉无奈,只好对外宣称:“谁能割胸口肉救我闺女,我就把连城嫁给谁!”
这话传到乔生耳朵里,他二话不说,抄起把小刀就往史家跑。到了地方,也不啰嗦,拉开衣服“咔嚓” 一下,就从自己胸口割了一块肉下来,递给和尚。
鲜血瞬间就把衣裳浸透,和尚赶紧敷上药膏,才把血止住。
随后,和尚把肉和药合成三丸药,让连城连吃三天,您猜怎么着?嘿,连城的病居然好了!
史孝廉正准备兑现承诺,把连城嫁给乔生,他先去王家告知王化成。
王化成一听就炸了,拍着桌子大喊:“你竟敢悔婚?我这就去告官!”
史孝廉哪儿敢跟盐商硬碰硬啊,顿时没了主意。
他只好摆了桌酒,请乔生来,把一千两银子往桌上一放,陪着笑说:“大兄弟,你的恩情我记着,这钱你拿着,就当报答了。实在对不住,婚是没法结了。”
乔生一看这阵仗,脸当时就绿了,站起来把银子一推,怒气冲冲地说:“我割肉救连城,只因她是我的知己,可不是为了卖肉换钱!这钱你自己留着吧!”
说完,袖子一甩就走了。
连城听说这事儿,心里别提多难受,赶紧托老妈子去安慰乔生,还带了句话:““以他的才华,定不会长久落魄。天下何愁没有佳人?我做过不祥的梦,三年之内必死,你不必与别人争我这将死人。”
乔生对着老妈子叹道:“‘士为知己者死’,我喜欢她,不是图她长得好看,是图她懂我。只要她真懂我,就算不能在一起,又有什么关系!”
老妈子赶紧替连城说:“姑娘是真心对你好,比谁都懂你!”
乔生一听,又说:“真要是这样,下次见着我,对我笑一笑,我死都值了!”
过了几天,乔生出门办事,正好碰到连城从她叔叔家回来。俩人一打照面,连城那双水汪汪的眼睛瞅了他一下,抿着嘴嫣然一笑。
乔生心中大喜道:“连城真是我的知己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聊斋志异请大家收藏:(m.20xs.org)聊斋志异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