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听后笑道:“我就说嘛,姨妈知道二爷来了,怎会突然打发屋里的丫鬟来?原来是你这小蹄子在捣鬼。”
正当说话时,贾琏走进了房间,凤姐随即吩咐摆上酒菜,夫妻二人对面而坐。尽管凤姐擅长饮酒,但她并不放纵自己,只是陪着贾琏浅酌。
不久,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了进来。贾琏和凤姐连忙邀请她一同饮酒,并让她上炕坐,但赵嬷嬷坚持不肯。
平儿等人早已在炕沿下备好一个小凳子,还放了一个小脚凳,赵嬷嬷便坐在了脚凳上。贾琏从桌上挑选了两盘菜肴放在小凳子上,让赵嬷嬷自行享用。
凤姐又说:“妈妈可能嚼不动那些硬的,别硌坏了牙齿。”接着她对平儿说:“早上我说的那碗炖得很烂的火腿肘子,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没拿去让她们热一热?”
然后又对赵嬷嬷说:“妈妈,你尝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
赵嬷嬷回应道:“我喝,奶奶也喝一杯嘛,怕什么?只要不过量就好。我这会儿急匆匆地跑来,其实并不是为了酒饭,而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奶奶你可一定要记在心里,多疼爱我一些。我们家老爷,只是嘴上说得好听,到了跟前就把我们忘了。幸好我从小把你奶大。如今我也老了,还有两个儿子要操心,你就多关照他们一些,别人也不敢对他们怎么样。我已经求过你好几次了,你当时答应得好好的,到现在还是没什么动静。现在又有这样一件大喜事从天而降,哪里不需要人手?所以我还是来求奶奶你才是正经事,靠我们家老爷,只怕我早就饿死了。”
凤姐笑道:“嬷嬷,您尽管放心,两位奶哥哥的事都包在我身上。您是看着他们从小长大的,还能不了解他们的脾气?偏偏要把心贴在那些不相干的外人身上。眼前就有现成的奶哥哥,哪一个不比外人强?您多疼惜照顾他们,谁敢说个不字?何必白白便宜了外人。——瞧我这话说得,我们眼里的‘外人’,在您眼里可不就是‘自家人’嘛。”
一番话说得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赵嬷嬷也是笑个不停,边笑边念叨:“可真是屋里出了青天大老爷了!要说‘内人’‘外人’这些糊涂账,咱们老爷可没这套,他就是心慈手软,经不住别人求两句。”
凤姐笑道:“可不是嘛,只有‘内人’求他,他才心软,在咱们娘儿们面前,他可是硬气得很!”
赵嬷嬷笑道:“奶奶说得太透彻了,我也乐呵了,再来一杯好酒。从今往后,奶奶当家做主,我就没什么可愁的了。”
这时,贾琏有些尴尬,只能勉强笑着继续喝酒,说了句“胡说八道”,随后催促道:“快给我盛饭来吧,吃完了还得去珍大爷那边商量事情。”
凤姐说:“可别耽误了正事。刚才老爷跟你说什么了?”
贾琏答道:“是关于省亲的事。”
凤姐连忙追问:“省亲的事真定下来了?”
贾琏笑着说:“虽说不是板上钉钉,但也差不多有八成了。”
凤姐笑道:“真是皇恩浩荡啊。以前听书看戏,可从没听说过古代有这样的事儿。”
赵嬷嬷也插话道:“是啊,我这老骨头都糊涂了。这些天家里外头吵吵嚷嚷的,一会儿说省亲一会儿又说不是,我也没仔细问;现在又说起来,这省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贾琏说:“现在皇上体贴万民之心,世间最大的美德莫过于‘孝’。想来无论是父母还是儿女,这份情感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不因身份贵贱而有所不同。皇上自己虽然日夜侍奉太上皇和皇太后,但仍觉得无法完全尽到孝心。
“他看到宫中的嫔妃才人们,因为入宫多年而远离了父母的音容笑貌,怎能不思念?儿女思念父母是理所当然的。而父母在家,如果一直思念儿女却不能相见,万一因此生病甚至去世,那都是因为皇上将他们禁锢在宫中,不能让他们实现天伦之乐,这也是大大违背天理人情的事。
“所以皇上向太上皇和皇太后奏请,每月初二、十六这两天,允许后宫的眷属们进宫探望。太上皇和皇太后听后非常高兴,大大称赞皇上的至孝纯仁,能够体察天意、格物致知。因此两位老圣人又下了旨意,说后宫眷属进宫虽然好,但宫中的规矩礼仪太多,母女之间还是不能完全开怀。竟然特别开恩,下旨给所有后宫的贵族亲戚,除了初二、十六可以进宫探望外,凡是有宽敞宅院、可以安全防卫的家庭,不妨向朝廷申请,让皇家的车驾进入他们的私宅,这样多少能让他们尽一些骨肉亲情、天伦之乐。
“这道旨意一下,谁不欢欣鼓舞、感激戴德!现在周贵人的父亲已经在家里动工修建迎接亲人探亲的别院了。还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也正派人去城外选址。这事情岂不是已经有八九不离十了?”
赵嬷嬷感叹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照这么说,咱们家也得准备迎接大小姐回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