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龙蛇之势
杨延昭辞去陕西路经略安抚使、凯旋北归的仪仗,尚未完全抵达定州,其赫赫声威与那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传奇,便已如同塞外的长风,席卷了整个北疆,乃至更遥远的地方。定州城内,万人空巷,军民翘首以盼,迎接他们的守护神归来。当那面熟悉的“杨”字帅旗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时,震天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城墙。
然而,端坐于骏马之上,接受着沿途军民狂热拥戴的杨延昭,面色却沉静如水。那万千荣耀与赞誉,仿佛只是拂过山峦的清风,未能在他眼中激起半分波澜。他的目光,越过欢呼的人群,投向北方苍茫的天际,也投向南方那座繁华而复杂的帝都。
他知道,此番西线大胜,逼退李元昊,看似将他推上了功业的顶峰,实则也将他置于了更耀眼的聚光灯下,以及更汹涌的暗流中心。龙蛇起陆,势已成矣。但这“势”,是化龙飞天,还是被陆上潜藏的毒蛇噬咬,皆在未定之天。
返回定州节度使府,杨延昭甚至未曾来得及好好休整,便立刻召集了所有核心将领与幕僚。府邸正堂之内,济济一堂,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兴奋,唯有杨延昭,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诸位,”杨延昭开口,声音平稳,却瞬间让喧闹的大堂安静下来,“西线之事,已然了结。此战能胜,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非我杨延昭一人之功。”
他先是定下基调,将功劳归于上下,这是他一贯的谨慎。
“然,”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胜则胜矣,却不可因此而生出骄矜之心!需知,我北疆强敌环伺,从未有一日安宁!”
他走到巨大的北疆舆图前,手指划过漫长的边境线:“耶律隆庆虽败,辽国根基未损,如今内乱渐息,新主虽幼,然虎狼之性不改!李元昊新挫,其心必不甘,舔舐伤口之后,定然卷土重来!西线虽暂安,然隐患犹存!”
他这是在给众人发热的头脑降温,将大家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现实的威胁上来。
“更何况,”杨延昭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警示的意味,“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经此西线一役,我北疆树大招风,日后来自各方的瞩目与掣肘,只怕会更甚以往!”
他没有明说“各方”是谁,但在场之人心知肚明,指的自然是汴梁朝廷,尤其是王钦若一党。
“故此,”杨延昭环视众人,语气斩钉截铁,“自今日起,北疆上下,当时刻谨记四个字——外松内紧!”
他详细阐释了这四字的含义:
“对外,尤其是对朝廷,姿态要放低,言辞要恭谨。西线之功,乃分内之事,不必时时挂在嘴边。朝廷若有诘问,据实回禀;若有封赏,感恩领受。绝不授人以‘骄横’之口实!”
“然对内!”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整军备武,一刻不可懈怠!各军操练,需更加严苛,尤其要针对辽骑、夏寇之特点,演练新战法!戍堡工事,需继续加固,形成纵深!屯田积储,需扩大规模,务使粮草充盈,可支数年之用!军工作坊,需加快新械研发,尤其是火器、强弩、铁甲,此乃我北疆立足之根本,绝不能落于人后!”
他要的,是在表面的恭顺之下,将北疆打造成一个更加坚固、更加强大,甚至更加独立的堡垒。
“此外,”杨延昭看向杨延光和王贵,“与汴梁之联系,需更加紧密,也更加谨慎。四哥,朝中动向,尤其是陛下心意,需时刻把握。王贵,你‘锐士营’之耳目,不仅要向外,亦要向内,北疆境内,绝不允许有吃里扒外、通风报信之徒!”
他要确保北疆内部铁板一块,同时对外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
“至于西线……”杨延昭沉吟片刻,“虽已卸任,然‘遥领’之责仍在。石普、范仲淹等处,需保持联络,关键时刻,或可互为奥援。”
他并未完全放弃对西线的影响力,而是以一种更超然、更不易被攻击的方式,维系着这条重要的战略纽带。
一番部署,条理清晰,深谋远虑。既考虑了外部的军事威胁,也预判了内部的政治风险,更规划了北疆未来的发展道路。众人听在耳中,无不心折,那因大胜而产生的些许浮躁之气,也在这番冷静而深远的布局中,渐渐沉淀下来。
所有人都清晰地感受到,经此西线一役,太师的目光更为深远,手段更为老辣,其掌控的北疆,也已然形成了一股不容任何人小觑的“势”。这股势,如同潜龙在渊,隐而不发,却蕴含着足以影响天下格局的磅礴力量。
龙蛇之势,已成定局。杨延昭以其卓越的功勋、深远的谋略以及对北疆绝对的掌控,真正成为了大宋版图上举足轻重的巨头。未来的他,是继续作为帝国的守护神,还是在这龙蛇起陆的大时代中,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喜欢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