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海教授听得极为认真,不时追问几个技术细节。
当听到吕辰如何从“减法”的缺陷引出“加法”的思路,并巧妙借鉴传统工艺时,他眼中闪过一丝激赏的光芒。
“好!非常好!”刘教授赞叹,“困则思变,能从传统智慧中汲取灵感解决现代工业难题,这正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要的创新思维!吕辰,你这个‘掐丝电路板’的构想,立足现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清晰,方案可行!我认为,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这次全流程自动化项目,在强电控制部分的一个重点攻关方向!”
他当场拍板:“赵老师,你带领机电系的同学们,还有国华,立刻成立一个小组,专门负责‘掐丝电路板’的工艺研究和实验。需要什么材料、设备,直接打报告,我批!尽快拿出可靠的样品和工艺规范!”
“是!刘教授!”众人异口同声,干劲十足。
然而,刘星海教授的思维并未仅仅停留在解决眼前问题上。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那些镀铜板和晶体管,语气变得深沉:“你们提出的‘掐丝’方案,基于现有条件,非常务实,我高度肯定。但是,同学们,我们搞科研,不能只盯着脚下,还要抬头看路。”
他拿起一块镀铜板,轻轻摩挲着:“在镀铜板上做‘减法’,用腐蚀工艺制作印刷电路,这条路,绝非没有前途。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代表了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学生们都安静下来,聆听着教授的讲解。
“为什么?”刘教授自问自答,“因为‘掐丝’是手工业,‘蚀刻’是工业化!手工业注定效率低、成本高、一致性难以保证,难以大规模普及。而腐蚀法,一旦工艺成熟,可以实现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这才是工业时代该有的节奏和规模!”
他指着那些小小的晶体管:“制约‘减法’工艺应用的,是元件和环境。继电器是强电元凶,那我们能不能避开它?你们看这些晶体管,它们工作在弱电领域,电压低、电流小,几乎没有电弧干扰。如果我们用晶体管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功能,或者至少用晶体管电路来做继电器的前置驱动和信号处理单元,那么,蚀刻法制作的、线条精细的镀铜板电路,不就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吗?”
他看着学生们:“晶体管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它的体积小、功耗低、开关速度快、寿命长,优势极其明显。虽然目前成本还比较高,性能也不如继电器可靠,但这是新生事物发展初期的必然阶段。我敢断言,未来的自动控制,必然是晶体管的天下,甚至是更先进的集成电路的天下!到那时,这种高密度、低成本的印刷电路板,就是它们最好的载体和舞台!”
刘教授的话,如同在学生们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所以,我鼓励你们,”刘教授的声音充满力量,“在全力攻关‘掐丝电路板’,确保项目成功的同时,不妨另外组织一个小课题组,就以这些镀铜板和晶体管为基础,大胆尝试‘减法’印刷电路工艺,从最简单的晶体管逻辑门、触发器电路做起,探索弱电控制单元的实现可能。哪怕暂时用不到我们现在的项目里,这也是一次极其宝贵的技术预研和人才储备!”
这番高瞻远瞩的讲话,让所有人都心潮起伏。
吕辰深深点头,他明白刘教授的良苦用心。
既要脚踏实地,解决眼前的“卡脖子”难题;又要仰望星空,为未来的技术变革埋下种子。
李怀德也听出了门道,他虽然更关心能立刻见效的“掐丝”方案,但对刘教授提到的“未来趋势”和“技术储备”也深以为然,当即表示:“刘教授说得对!厂里也支持!需要什么晶体管、元件,我想办法去协调!咱们轧钢厂,不能光埋头生产,也得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
寒风更冽,白雪翻飞。但实践基地的仓库里,却人声鼎沸。
一边,是王卫国、汪传志等人,热火朝天地分类、清点、搬运着如山般的物资,如同在打理一场前所未有的丰收。
另一边,以吴国华和电机系同学为核心的小组,已经迫不及待地围在工作台前,开始比划、讨论,着手进行“掐丝电路板”的第一次尝试。
而在不远处,另外几个对晶体管感兴趣的同学,则在赵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拿出万用表和一些简单的晶体管元件,对着几小块镀铜板,开始构思他们的“减法”电路实验。
知识的渴求,工业的积淀,与面向未来的远见,如同那即将在陶瓷板上蜿蜒的铜丝电路一般,紧密地交织、融合,孕育着通往未来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无限可能。
这次“奉旨淘宝”,收获的远不止是满库的物资,更是一次思想的解放与视野的开拓。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