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带来的动力固然改变了北疆的生产节奏,但张枫心里清楚,真正能让文明实现跨越的,是对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元素之力”的掌控。而北疆地下埋藏的煤炭、硝石与硫磺,便是开启这扇大门的钥匙。
几日后,科技司最深处的一处院落外,新立起的木牌上“格物院”三个字透着几分神秘。院墙比别处高了三尺,门口常年守着两名面无表情的卫兵,连科技司的老匠人路过,都要下意识加快脚步。这里名义上是研究“天地万物之理”,实则是张枫秘密搭建的化学实验室。院正由公输瑜兼任,每日除了处理高炉事务,便一头扎进格物院,而入选的匠人学者,皆是张枫亲自筛选——既要懂锻烧、提纯的手艺,更要守得住秘密,对那些“石头变液体、黑煤变亮焦”的奇事,得有股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痴劲。
格物院的第一件事,便是炼焦。北疆的煤炭多是烟煤,直接扔进高炉,烧起来浓烟滚滚,还没等把铁矿石焐热,自身就先化作了灰烬。张枫带着匠人在院角挖出十几座蜂巢状的土窑,窑壁抹得严丝合缝,只在顶部留了个可开合的小口。“烧焦的关键,是断了煤的‘气路’。”他蹲在窑边,指着窑壁的夹层解释,“把烟煤码进去,封死窑门,只从底部烧火,让煤在里头‘闷着烧’,等窑顶不冒黑烟,就成了。”
头三窑试烧,要么封得太死,火直接灭了;要么留的缝隙太大,煤烧得只剩一堆碎渣。直到第七窑,当匠人小心翼翼打开窑门时,一股带着焦香的热气扑面而来——里头的烟煤竟变成了一块块黑亮坚硬的焦炭,敲上去清脆作响。公输瑜拿起一块焦炭扔进小高炉,看着火焰从暗红转为明黄,铁矿石融化的速度比往日快了近一倍,忍不住抚掌:“这东西,竟是比精煤还好使!”而窑壁夹层里流淌出的黑臭焦油,以及从窑顶收集到的粗煤气,张枫也没浪费,他让匠人用陶管将煤气引到工坊,点燃后竟能发出稳定的蓝色火焰,虽不及油灯明亮,却让夜间赶工的匠人多了几分暖意。
解决了燃料,张枫将目光投向了更危险的“绿矾油”——也就是硫酸。他知道,没有强酸,后续的金属提纯、染料合成,甚至军工升级都无从谈起。格物院的匠人先按他的吩咐,用北疆铅矿炼出的铅板,敲打成一个个半人高的密闭铅室,又在旁边砌了座焚矿炉。“第一步,烧硫磺。”张枫戴着一副用琉璃磨成的简易护目镜,指挥匠人将硫磺块扔进焚矿炉,“让硫磺燃尽的气,顺着陶管进铅室。”
可试验刚一开始,就出了岔子。硫磺燃烧产生的气体带着刺鼻的气味,陶管与铅室的接口没封紧,一股黄烟漏了出来,旁边一名匠人来不及躲闪,手臂上的麻布瞬间被熏得焦黑,皮肤红了一片。张枫当即叫停试验,让人取来浸过油脂的皮革,做成围裙与手套,又把护目镜分发给每个人:“这气比火还烈,半点马虎不得。”
后来的半个月,格物院的人几乎连轴转。他们按张枫的提示,在铅室里铺上从山中采来的钒矿石粉末当催化剂,反复调整焚矿炉的温度与铅室的进气量。终于在一个清晨,当匠人将铅室底部的开关打开,一股浑浊的液体顺着陶管流进陶瓮时,张枫让学徒取来一小块铁片,轻轻放进液体里——只听“滋啦”一声,铁片表面瞬间冒出密密麻麻的气泡,不过片刻,竟被腐蚀出一个小坑。
“成了!”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格物院的人瞬间忘了连日的疲惫,围着陶瓮又看又叹。公输瑜盯着那冒泡的液体,声音里带着震撼:“这‘绿矾油’竟有如此威力,若是用在兵器上……”张枫却摆了摆手,指着另一堆从西域贸易来的智利硝石:“有了硫酸,咱们就能制硝酸。到时候,不管是给金属除锈,还是炼出新的染料,都能用得上。”
此刻的格物院,铅室里的气体仍在缓缓流动,陶瓮中的硫酸泛着暗沉的光泽,角落里的煤焦油还在散发着独特的气味。而张枫望着这些“元素之力”的产物,眼神里藏着更深的盘算——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用不了多久,这些看似危险的液体与气体,将为北疆掀起一场更大的变革。
喜欢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