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代表了官场中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未必是大奸大恶之徒,但在欲望(主要是对权位、安稳的欲望)的驱使或压迫下,选择了妥协与顺从。他们或许能暂时保全自身,但内心的信念与尊严,早已在一次次随波逐流中被消磨。到头来,浪潮退去,他们发现自己并未能真正上岸,反而在泥泞中越陷越深。
六、 坚守本心 云开月明
与这些在欲海中沉浮、挣扎乃至溺亡的人们相比,沈云棠和宋青书的命运,则呈现出另一种轨迹。
沈云棠自己也并非没有欲望。她渴望为父伸冤,渴望保住家业,渴望一份真挚的感情。但她与芍药、钱友良等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她始终守住了底线。她不曾因仇恨而滥杀无辜,不曾因财富而迷失本心,不曾因权势而攀附屈从。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她依然选择用智慧和勇气,借助规则和正义的力量,去对抗不公,而不是沉沦于以恶制恶的循环。
她护住了父亲最珍视的芍药花,也护住了自己内心的纯净。最终,她等到了贾世清伏法,父亲冤屈得雪的一天。她也得以摆脱那令人窒息的政治联姻的阴影,与始终坚守医者仁心、不为外界权势财富所动的宋青书,走到了一起。
而宋青书,更是“无欲则刚”的典范。他的欲望,是“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他专注于医术,心怀悲悯,无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贾世清的威胁利诱,不曾让他动摇分毫;医馆名声大噪后,蜂拥而至的名利,也不曾让他改变初心。他像一棵扎根深土的树,任凭外界风雨飘摇,我自岿然不动。正是这种对自身信念的坚守,对浮华欲望的摒弃,让他不仅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也最终守住了自己的幸福。
他们的故事,在这片沉沦的悲剧中,仿佛一道清流,一束光亮,告诉世人,并非所有人都会在欲海中随波逐流。守住本心,秉持正道,纵然过程艰难,但终有云开月明的一天。
七、 慧剑难挥 宿命难逃
风,更冷了些。沈云棠拢了拢斗篷,收回望向贾府废墟的目光,转身,缓缓走向街道的另一头。那里,是宋青书那间永远飘着药香的“青囊阁”。那里,有温暖,有安宁,有她历经风波后最终的归宿。
她的脑海中,最后闪过的是在庵堂中见到芍药的情景。不,现在应该称她为“静慧”师父了。一袭灰色的僧袍,取代了曾经的绫罗绸缎;一把剃度后的青丝,替代了曾经的云鬓珠翠。她跪在青灯古佛前,面容平静得如同深秋的湖水,再无半分波澜。当沈云棠唤她旧名时,她只是缓缓回身,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眼神清澈而疏离,仿佛前尘往事,都已是隔世云烟。
芍药用最决绝的方式,斩断了与这个欲望世界的所有联系。她是否真的得到了解脱?沈云棠不知道。但她知道,那份“心如止水”的背后,是曾经滔天的欲望之火燃烧殆尽后,留下的冰冷灰烬。
“世人皆为欲望不择手段,到头来还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沈云棠在心中默念着这句古老的箴言,感触前所未有的深刻。贾世清强求权势,终化尘土;钱友良强求财富,终成空梦;芍药强求依傍,终归虚无;陈景明强求情爱,终获疯癫;周文甫强求安稳,终失所望……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这四堵高墙,将多少世人困于其中,挣扎、嘶吼、沉沦,最终或身败,或名裂,或心死。
能如她与宋青书这般,历经磨难而终得圆满者,少之又少;能如静慧师太那般,挥慧剑斩情丝,彻底跳出红尘者,亦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人,依旧在这欲海之中载沉载浮,随波逐流,明知是苦,却难舍难离。
她走进医馆,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驱散了身外的寒气,也仿佛涤荡了心中的感慨。宋青书正在为一位贫苦的老者诊脉,神情专注而温和。见到她进来,他抬起头,递来一个温暖的笑容,那笑容里,有理解,有关切,更有历经世事沧桑后不变的澄澈。
沈云棠也微微一笑,走上前去,自然地帮他整理一旁散落的医案。窗外,是熙熙攘攘、充满各种欲望的尘世;窗内,是这一方由仁心与挚爱守护着的宁静天地。
欲海浮沉,谁得免?或许无人能完全免俗。但总有人,能在惊涛骇浪中,找到那一叶扁舟,守住那一点灵明,最终抵达彼岸。而对于那些沉没者,除了几声叹息,也唯有以此为例,警醒自身罢了。
这人间世,终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片白茫茫大地,各自寻各自的归途。而属于她和宋青书的归途,便是这间充满药香的医馆,以及彼此眼中,那份历经欲望洗礼后,愈发珍贵的——真心。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浮世金钗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