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城的冬日来得格外早。才刚入冬月,寒风便如刀子般刮过城墙,卷起地上的枯草与尘土,呼啸着穿过大街小巷。城东新辟的田地里,那些顽强存活的菜苗也在日渐凛冽的风中低伏了身子,仿佛向这严酷的世道低头。
沈青岚裹着一件半旧的斗篷,站在田埂上,望着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绿色。她的手轻轻抚过一片菜叶,叶片上已覆了薄霜,触手冰凉。
“夫人,天冷了,回府吧。”新任的侍女采薇轻声劝道,将一件厚披风搭在青岚肩上。
青岚微微点头,目光却仍停留在那片田地上。这是潞州军民亲手开垦的田地,是绝望中生长的希望。可如今,连这点微弱的希望也面临着严冬的考验。
“城中的存粮还能支撑多久?”她轻声问。
采薇低下头:“按现在的配给,最多...半个月。”
青岚闭了眼,寒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露出眼角新添的细纹。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却已饱经风霜。
回到府中,陆文轩正在书房与几位将领议事。见青岚进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青岚摆手,走到文轩身旁坐下,“情况如何?”
文轩将一封密报推到她面前,面色凝重:“北狄大军已攻破潼关,直逼金陵。太子连发十二道金牌,命我等即刻率兵南下护驾。”
书房内一片寂静,只听见窗外呼啸的风声。
“南下护驾?”青岚拿起密报,细细看过,眉头越皱越紧,“潞州城中现有兵马不过三千,若南下护驾,这些百姓怎么办?北狄若卷土重来,他们必死无疑。”
一位年轻将领忍不住开口:“可太子有令,我等身为臣子,岂能抗旨不遵?”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文轩沉声道,“潞州乃北方屏障,若弃守,北狄便可长驱直入。到时即便保住金陵,半壁江山也已沦陷。”
青岚注视着丈夫,在他眼中看到了与自己相同的决绝。她轻轻握住他的手,转向众人:“诸位,我有一言。”
所有人都看向她。
“太子要救,百姓也要护。”青岚声音清晰,“我愿留守潞州,文轩可率一千精兵南下。如此,既不负君恩,也不负民望。”
“不可!”文轩断然拒绝,“我怎能将你独自留在危城之中?”
“不是独自。”青岚微笑,“还有两千将士与数万百姓与我同在。”
争论持续到深夜。最终,在青岚的坚持下,文轩勉强同意了这个方案。三日后,他将率一千精兵南下,而青岚则留守潞州。
是夜,夫妻二人对坐灯下,久久无言。
最终还是文轩先开了口:“你可知我这一去,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青岚手中的针线顿了顿,又继续缝补着文轩的战袍:“我知。”
“那你为何还要坚持?”
青岚抬起头,眼中映着跳动的烛光:“因为你是陆文轩,大燕的将军,太子的臣子。而我是沈青岚,潞州百姓的依靠。我们各有各的责任,谁也逃避不得。”
她放下针线,走到文轩面前,轻轻靠在他胸前:“记得我们成婚那晚,你跟我说过什么吗?你说,夫妻之道,贵在相知。你知我绝非贪生怕死之辈,我亦知你绝非背信弃义之人。今日之别,不过是你我各尽本分罢了。”
文轩紧紧抱住她,声音哽咽:“我这一生,最幸运之事就是娶你为妻。”
“我也是。”青岚轻声应道。
次日清晨,文轩开始点兵筹备。而青岚则去了伤兵营,那里还住着上百名重伤未愈的士兵。
“夫人!”见她进来,伤兵们纷纷挣扎着要起身。
“都躺着,别动。”青岚快步走到一个伤势最重的士兵床前,按住他的肩膀,“李校尉,今日感觉如何?”
李校尉惨白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好多了,再过几日就能上阵杀敌了。”
青岚心中酸楚,知他双腿已废,终生不能再上战场。她为他掖了掖被角,柔声道:“好好养伤,潞州城还需要你。”
巡视完伤兵营,青岚又去了难民营。经过数月的整顿,这里已不像初时那般混乱,但物资匮乏的困境始终未解。她亲自为老人们分发过冬的棉衣,为孩子们讲解《论语》,又调解了几户人家因粮食分配产生的纠纷。
采薇跟在身后,忍不住低声道:“夫人何必事事亲力亲为?这些小事交给下人便是。”
青岚摇头:“非常时期,人心易散。我若不以身作则,如何服众?”
正说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跑到她面前,递上一块用布包裹的东西:“夫人,这个给您。”
青岚接过,打开一看,竟是一块已经硬掉的饽饽。
“这是...”她不解地看着男孩。
男孩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娘说,夫人总是把吃的分给别人,自己饿着。这是我昨天省下来的,给夫人吃。”
青岚的眼眶瞬间湿润。她蹲下身,将饽饽小心包好,塞回男孩手中:“好孩子,你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饽饽你留着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饿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浮世金钗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