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卷着细雪,呼啸着穿过潞州城的大街小巷。沈青岚站在城墙上,望着东南方向,目光似乎要穿透这千里冰封,看到那个她魂牵梦萦的地方。
金陵,那个她生长于斯的故园,如今已是遥不可及的梦。
“夫人,城下又来了十几个流民,说是从金陵逃难来的。”守城士兵前来禀报。
青岚心中一紧:“快开城门,让他们进来。”
当那些衣衫褴褛的难民踉跄着走进城门时,青岚快步迎了上去。他们个个面黄肌瘦,嘴唇冻得发紫,眼中满是劫后余生的惊恐。
“金陵...金陵怎么样了?”青岚扶起一个几乎冻僵的老者,急切地问。
老者浑浊的眼中滚下泪来:“完了...全完了...北狄大军围城半月,城中粮尽,已经开始吃树皮了...”
青岚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勉强稳住身形:“太子呢?朝廷呢?”
“太子还在坚守,可是...听说朝中大臣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老者哽咽道,“萧相国那些人,天天在太子耳边念叨投降...”
青岚的心沉到了谷底。她最担心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将难民安置妥当后,青岚独自登上城楼最高处,向着东南方向极目远眺。风雪模糊了她的视线,却模糊不了心中那个熟悉的影像——
金陵城东的沈府,那棵她幼时常爬的老槐树,树下母亲温柔的笑脸,父亲教她读书时严肃的神情...还有后园那片梅林,每年冬天,红梅映雪,暗香浮动。她与文轩就是在那里初遇的,那时他还是个青衫书生,手执书卷,站在梅树下吟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而今,故园可还在?梅花可还开?
“夫人又在想家了?”采薇不知何时来到她身后,将一件厚斗篷披在她肩上。
青岚没有回头,轻声道:“采薇,你还记得金陵的梅花糕吗?香甜软糯,入口即化。每年这个时候,母亲都会亲手做给我吃。”
采薇眼中泛起泪光:“记得...夫人最爱吃了。还有元宵节的灯会,秦淮河的画舫,夫子庙的糖人...”
主仆二人沉默下来,沉浸在共同的回忆中。那些平淡的日常,如今想来,竟是如此珍贵。
“报——”一个探马急匆匆跑上城楼,“夫人,南方有消息!”
青岚猛地转身:“快说!”
“陆将军已抵达金陵,但...但被困在城中,无法突围。北狄大军层层包围,城中粮草已尽,恐怕...支撑不了几日了。”
青岚的脸色瞬间惨白。文轩...她日夜牵挂的丈夫,如今正身处绝境。
“还有...”探马犹豫了一下,“萧相国派人传话,说若夫人愿意开城投降,他可保陆将军平安。”
青岚冷笑:“这种话,骗三岁孩童还差不多。”
她挥手让探马退下,独自在城楼上站了许久。风雪越来越大,她的肩头积了薄薄一层雪,却浑然不觉。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她忽然想起岑参的这句诗。从前读来,只觉意境苍凉,如今方知字字血泪。
当夜,青岚召集众将议事。
“我们必须驰援金陵。”她开门见山,“太子和陆将军危在旦夕,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众将面面相觑。一位老将军起身道:“夫人,非是我等贪生怕死。只是潞州兵力有限,若分兵南下,只怕不仅救不了金陵,连潞州也保不住啊!”
“谁说我们要分兵?”青岚目光坚定,“我要亲自率兵南下。”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不可!”李将军第一个反对,“夫人乃一城之主,岂可轻离?况且南下之路已被北狄切断,凶多吉少啊!”
青岚缓缓站起,走到厅堂中央:“正因凶多吉少,我才必须去。潞州可以没有沈青岚,但不能没有诸位将军。而金陵...不能没有太子,我...不能没有文轩。”
她环视众人,声音哽咽却坚定:“我意已决,三日后出发。李将军,我不在时,由你暂代城主之职。”
众将还要再劝,青岚抬手制止:“我不仅是潞州的夫人,也是大燕的子民,陆文轩的妻子。有些责任,我必须承担。”
散会后,青岚独自来到伤兵营。这里还住着上百名重伤未愈的士兵,他们都是在守城战中负伤的勇士。
“夫人!”见她进来,伤兵们纷纷挣扎着要起身。
“都躺着。”青岚快步走到一个伤势最重的士兵床前,为他调整了一下枕头的位置,“张校尉,今日感觉如何?”
张校尉失去了一条胳膊,脸色苍白,却强撑着笑容:“好多了,就是...就是再也不能为夫人守城了。”
青岚心中一酸,握住他仅存的那只手:“你已经为这座城付出太多了。”
她逐一巡视,为伤员换药、喂水,倾听他们的诉求。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小兵拉着她的衣袖,怯生生地问:“夫人,我们...还能回家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浮世金钗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