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斯楞被暂时安置在了守备府最僻静的客院之中,焦虑如同无形的烙印,深深地刻在这位草原雄狮的眉宇之间。他知道,自己和整个科尔沁部落的命运,此刻正被隔壁那间灯火通明的议事厅内的一场秘密会议所决定。而对于顾昭而言,这无疑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所面临的最为严峻、也最具挑战性的一次抉择。
议事厅内,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一根根牛油大烛燃烧时发出的轻微毕剥声,在寂静中被无限放大。厚重的窗帘早已拉下,将外界的一切窥探与喧嚣彻底隔绝,门外,最忠诚的亲兵按着刀柄,警惕着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房间的正中央,摆放着那具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巨型沙盘。此刻,沙盘上稀疏地插着几十面颜色各异的小旗,它们代表着整个辽东乃至漠南蒙古错综复杂的势力分布。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代表着察哈尔部的那面巨大的黑色狼旗,以及它旁边那几面虽小,却散发着致命寒意的、代表后金的金色龙旗之上。
围在沙盘周围的,只有寥寥数人,却是如今整个青山堡体系中,真正位于权力金字塔顶端的核心大脑——除了坐于主位、面沉如水的顾昭之外,便是负责统筹全局、心思缜密的孙元化,新任龙骑营统领、锐气正盛的王五,执掌着商业与经济命脉的侯三,以及那个眼神愈发沉静、如同一道影子般存在的少年,情报部门的实际负责人,小石头。
“情况,你们都清楚了。”顾昭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阿尔斯楞还在等着我们的答复。是战是和,是拒是迎,今夜,必须拿出一个章程。小石头,把你掌握的情报,再详细说一遍。”
“是,大人。”小石头走出阴影,他的声音还带着一丝未脱的稚气,但内容却冰冷得如同铁石,“我们综合了阿尔斯楞带来的信息,以及我们自己潜伏在草原的暗线传回的情报,进行了交叉验证。可以确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此次确实是下了血本。他以‘整合诸部,对抗后金’为名,实则行狐假虎威之实,集结了帐下几乎所有的青壮,号称三万,但刨除老弱和虚报的人数,能够投入作战的精锐骑兵,约在近万之数。”
近万骑兵!这个数字让在场的王五都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那将是怎样一片遮天蔽日的钢铁洪流。
小石头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继续用他那平铺直叙的语调说道:“更关键的是后金的态度。根据巴图安插在林丹汗王帐的一位远亲传出的密报,后金此次并不会直接大规模出兵,但他们承诺,会派出至少两个牛录,也就是大约六百名八旗精锐,由一名固山额真的心腹甲喇额真率领,作为‘监军’与‘督战队’,随察哈尔军一同行动。他们的作用,不是冲锋,而是压迫林丹汗必须全力进攻,不留后路。”
孙元化捋着胡须的手微微一顿。六百人看似不多,但“八旗精锐”这四个字的分量,却重若千钧。这六百人,将是督促着近万头饿狼的牧狼人,其威慑力远超其本身的战斗力。
“我这里也有一些佐证。”执掌商情司的侯三立刻补充道,“大人,您之前让我们布设在十三山防线外的眼线,最近传回一个非常重要的讯息。后金与那些山西晋商的私下交易量,在入冬后不降反增,尤其是粮食和铁器的采购量,几乎翻了一倍。粮食可以理解为过冬储备,但如此大量的生铁与铁器,只有一个解释——他们在为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提前储备物资,打造兵器。”
两份情报相互印证,如两块沉重的铁砧,狠狠压在了每个人的心上。敌人不仅强大,而且准备充分。青山堡,将被迫面对一场实力极为悬殊的较量。
“那么,诸位的意见呢?”顾昭的目光扫过众人。
最先开口的是孙元化,他代表着最稳妥、最理性的声音。他拿起一根长杆,指着沙盘上代表青山堡的红色小旗:“大人,依下官之见,此事,宜守不宜攻。我青山堡根基初立,百废待兴,无论是兵员还是物资,都经不起一场大规模的野战消耗。林丹汗的目标是科尔沁,并非我等。我们最稳妥的办法,是立刻加固城防,做出驰援科尔沁的姿态,但主力部队依托青山堡坚城固守,绝不轻易出战。”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自己的方案:“同时,我们可以派出小股精锐,例如王五的龙骑营,利用其机动力,在敌军的漫长补给线上进行袭扰,断其粮草,疲惫其军心。如此,不与敌军主力正面决战,进可袭扰牵制,退可安然自保。这是风险最小,也最符合我们目前实力的万全之策。”
孙元化的方案,老成持重,无懈可击。这也是任何一个处在顾昭位置上的将领,最有可能做出的选择。
然而,王五那张黝黑的脸膛却早已憋得通红,孙元化话音刚落,他便按捺不住,粗声粗气地吼道:“先生此言差矣!怕个鸟!咱们辛辛苦苦造出的燧发枪,咱们费尽心血练出的龙骑营,还有那些能把人轰上天的虎蹲炮,难道就是摆着看的吗?它们还没真正见过大阵仗的血呢!大人,末将请战!拉出去,跟他们真刀真枪地干一场!咱们就让那林丹汗,还有他背后那些后金鞑子们瞧瞧,咱们青山堡的兵,到底有多硬!打赢了,咱们就一战扬名,打出几十年的太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