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自成自焚于西安宫殿的那场大火,其最后一点火星也终于在历史的尘埃中彻底熄灭之后,整个中华共和国的版图之上,便再也找不到任何成建制的、可以被称为“内部威胁”的武装力量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统一而强大的中央政权,如同一轮初升的骄阳,开始将其稳定、秩序与繁荣的光芒,投射到这片辽阔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国泰,则民安;国定,则思远。随着天下大局的尘埃落定,一个过去被刻意回避,但如今却无法再被忽视的终极问题,如同深海中的暗流,开始在共和国最高层的政治圈内,悄然涌动——谁,将是顾昭的继承人?谁,将有资格接过他手中那份承载着亿万人生死与国运兴衰的、无比沉重的权柄?
这个问题之所以变得复杂,不仅仅是因为顾昭本人正值壮年,更是因为在他身边,已然形成了两个天然的、无法被忽视的权力中心雏形。
其一,是法理与血缘上的天然继承者,顾昭的长子——顾承宇。这位在共和国全新的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自幼便接受了最顶尖的文武教导,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山讲武堂和皇家科学院,如今已是共和国海军陆战队中最年轻的少将。他代表着秩序、未来以及顾昭思想中那最为“学院派”、最为系统化的一面。
其二,则是顾昭当年起家时便生死相随的兄弟,如今共和国陆军中将,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实际创建者与最高指挥官——王五。他并非顾昭的义子,但他们之间的情谊,早已超越了寻常的君臣或兄弟。王五是顾昭最锋利的一把刀,也是最信任的一面盾。他代表着共和国那段从微末中崛起的、充满了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代表着顾昭军事思想中那最为“实战派”、最为灵活致命的一面。
长子与挚友。血脉与功勋。未来与过去。这两种看似并不冲突的力量,却因为“继承权”这个微妙的议题,被推向了一场无声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较量之中。而这场较量的第一个舞台,便是西山讲武堂举办的、共和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场高级军事演习。
演习的背景,是模拟共和国在某个地形复杂的海外地区,进行一场高强度的登陆与反渗透作战。
蓝方,是顾承宇指挥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配属了强大的海、陆、空(空艇)协同火力支援。他们的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夺取红方扼守的数个关键高地与指挥中心。
红方,则是由王五指挥的、从全陆军抽调精锐组成的一支山地特种作战旅。他们的兵力、火力和后勤补给,都远逊于蓝方,任务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迟滞蓝方的进攻,并“斩首”蓝方指挥部。
秋日的西山,层林尽染。但在演习场上,却早已是杀机四伏。
在最高处的观察台上,顾昭与共和国几乎所有的军政高层,都在通过望远镜和新铺设的有线电话网络,静静地观察着这场足以决定未来军队发展方向的对决。
演习开始的信号弹,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顾承宇的指挥风格,就如同教科书一般精准而无可挑剔。他没有立刻发动鲁莽的冲锋,而是将他的指挥部,设立在一艘象征性的旗舰模型上,通过无线电与有线电话,将整个战场牢牢掌控在手中。
“命令!‘镇远’号巡洋舰(模拟),对一号高地进行三轮覆盖性炮击!命令!陆航队的空艇,对敌方可能存在的观察哨进行压制性轰炸!炮兵营,按照预定射表,进行延伸射击!各单位注意,进攻,将在一小时后,准时发起!”
他的命令清晰、冷静,不带一丝个人情感。在他的指挥下,一场壮观的、典型的“欧罗巴式”战争画卷,徐徐展开。强大的炮火准备,将红方预设的表面阵地,炸成了一片火海。随后,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在装甲推土机开辟的道路上,堂堂正正地向前推进。海陆协同,步炮协同,后勤保障线如同钢铁的血管,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弹药与补给。
观察台上,以兵部尚书赵率教、前登莱巡抚、现任军械总监孙元化为代表的“学院派”将领们,不由得连连点头。
“有大将之风啊!”孙元化抚着胡须赞叹道,“承宇公子此战,尽显大国正兵之威。未来的战争,打的就是体系,就是后勤,就是国力。这种堂堂正正的碾压,才是王道。任何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然而,就在蓝方以摧枯拉朽之势,顺利攻克第一个预定目标时,王五的部队,却仿佛从这片土地上蒸发了一样。除了在阵地上留下了一些象征性的抵抗和大量的诡计雷之外,他的主力,消失了。
王五的指挥部,根本就不存在。他本人,正带着一支百余人的精锐小分队,如同幽灵般,穿行在西山复杂崎岖的密林与沟壑之中。他们每个人都涂着厚厚的油彩,身上披着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吉利服,行动之间,悄无声息。他们没有重武器,没有复杂的后勤,每个人的背囊里,除了高热量的压缩干粮和饮水外,就是致命的武器和炸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