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在地下!找地道口!”龟田声嘶力竭地命令道。
日伪军开始疯狂地寻找地道入口。他们用刺刀到处乱捅,砸开灶台,搜索水井。确实有几个伪装不够完善的次要入口被发现了。敌人如获至宝,点燃柴草,往里灌烟,或者试图派兵下去。
但等待他们的是更大的灾难。一个伪军刚钻进一个看似普通的炕洞入口,脚下的“实地”突然翻转,他惨叫着掉进了深坑,被坑底的竹签扎穿。另一个入口,日军点燃的浓烟不仅没灌进去,反而因为通风系统的巧妙设计,倒灌出来,呛得他们自己眼泪直流。还有一队日军好不容易钻进一段地道,却在岔路口迷失了方向,被埋伏在“卡口”后的民兵用长矛和大刀解决了。
更让敌人胆寒的是神出鬼没的打击。他们刚集结队伍,准备强行挖掘一处疑似主干道,侧面磨盘底下的射击孔突然喷出火舌,撂倒了好几个。他们冲到村中心,试图占领制高点,脚下踩着的“实心”土地突然塌陷,掉进了布满尖刺的陷阱。甚至他们暂时占据的院落,墙角、牲口槽旁也会冷不丁飞出子弹或者手榴弹。
敌人变成了聋子和瞎子,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他们能看见的,是空无一人的村庄和沉默的大地;他们看不见的,是地下无数双警惕的眼睛和随时准备击发的枪口。他们兵力无法展开,重武器无处发力,装甲车在狭窄的村道上成了活靶子,被民兵用集束手榴弹炸毁了履带。
战斗持续了大半天,日伪军伤亡近百,却连八路军和民兵主力的影子都没摸到,反而被拖得筋疲力尽,士气低落。龟田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
傍晚时分,按照预定计划,转移到外线的独立团主力,在准确的情报指引下,突然杀回,猛攻留在村外担任警戒和支援的敌军一部。同时,地道内的部队和民兵也趁机出击,从各个隐蔽出口钻出,向村内混乱的敌人发起反击。
内外夹击之下,日伪军彻底崩溃,仓皇逃窜。我们取得了毙伤俘敌一百五十余人的重大胜利,而我方仅伤亡十余人。
战斗结束后,傅政委立即组织群众修复被破坏的伪装,抢救伤员,安抚受惊的百姓。傅团长和我则带着各级指挥员,仔细勘察每一处战斗痕迹,总结地道在实战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成功经验。
深夜,地下指挥部的油灯下,我们三人毫无睡意。
傅政委擦拭着眼镜,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这一仗,打出了我们的威风,更打出了群众的信心!现在,相信‘户户相通’能保家卫国的老乡,越来越多了。”
傅团长用力拍了拍结实的土壁,震落些许尘土:“这地道,就像这冀中大地长出的筋骨!鬼子想打断我们的脊梁,办不到!有了它,我们进可攻,退可守,群众也有了主心骨。参谋长,下一步,我们要把周边更多的村子都连进来,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络!还要进一步完善里面的功能,比如搞地下兵工厂,修理枪械,制造地雷、手榴弹。”
我点点头,补充道:“团长、政委,我们还需要建立更快捷的地下通信和指挥系统,确保在更大范围内能协同作战。另外,地道的防毒、防火、防水的措施,也需要根据这次战斗的经验进一步加强。群众中能工巧匠多,我们可以成立技术小组,专门研究改进。”
“好!就这么办!”傅团长目光炯炯,“系统提供了方向和部分技术种子,而群众和实践,让它长成了参天大树。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战争,这就是我们永远打不垮、压不烂的敌后根据地!”
油灯的光芒映照着三位军事指挥员坚毅的面庞,也映照着土壁上那幅不断扩展、连接起更多村庄的地道网络草图。在地面之上,是日寇的铁蹄和硝烟;在地面之下,是无穷的民力、智慧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正如同这纵横交错、户户相通的地道,在广阔的华北平原深处,悄然积蓄着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这力量,源于每一位拿起铁锹的农民,源于每一位在油灯下纳鞋底、却心系地道的妇女,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军队的英勇无畏。这,才是我们穿越时空、携带系统之外,真正赖以生存、发展并最终走向胜利的根本。
喜欢我穿越到山西抗日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穿越到山西抗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