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辞握住他的手,眼神坚定:“陛下放心。自古以来,任何改革都难免会遇到阻力,但只要我们意志坚定,措施得当,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臣妾会利用明德凤佩的力量,暗中调查那些试图阻挠改革的势力,同时协助朝廷选拔真正的贤才。”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科举考试的监管,防止有人舞弊。臣妾建议,由陛下亲自任命主考官、副考官,所有考官皆需在考试前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接触;考试试卷采用糊名制,防止考官认出考生的笔迹;阅卷时,由多名考官共同审阅,确保公平公正。”
萧玦点点头,眼中闪过赞许之色:“清辞考虑周全。就按你所言,由朕亲自任命考官,加强对科举考试的监管,确保选拔过程公平公正,绝不允许出现舞弊现象。”
为了让天下学子知晓科举改革的消息,萧玦当即下令,命人将科举改革的细则刻在石碑上,立于都城及各州府的繁华地段,同时命驿站快马加鞭,将消息传递到全国各地。
消息传开后,天下学子无不欢欣鼓舞。尤其是那些出身寒门的学子,他们深知,这是改变自身命运的绝佳机会,纷纷开始筹备科举考试。不少隐匿于民间的能人异士,也被朝廷唯才是举的诚意所打动,或报名参加科举,或接受他人举荐,希望能为朝廷效力。
然而,科举改革也引发了一些世家大族的不满。他们世代为官,凭借门第优势占据了大量的朝堂职位,如今科举改革打破了门第之见,让寒门子弟有了与他们竞争的机会,这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些世家大族暗中勾结,企图阻挠科举改革的推进,或在科举考试中舞弊,确保自家子弟能够及第。
沈清辞通过明德凤佩的力量,察觉到了这些世家大族的异动。她心中暗自警惕,知道必须提前做好防范,确保科举考试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
“陛下,”沈清辞在御书房对萧玦说道,“臣妾通过暖玉感知到,一些世家大族暗中勾结,企图在科举考试中舞弊,阻挠改革。我们必须提前做好防范,严查舞弊行为。”
萧玦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胆大包天!朕倒要看看,是谁敢在科举考试中舞弊!清辞,你有何良策?”
“陛下,臣妾以为,可在贡院内外加强守卫,严禁考官与考生私下接触;同时,命监察御史暗中巡查,一旦发现舞弊行为,立即严惩不贷。”沈清辞说道,“此外,臣妾可利用暖玉的力量,暗中监视贡院内外的动静,及时发现舞弊行为。”
萧玦点点头:“好,就按你所言。朕命禁军加强贡院的守卫,命监察御史暗中巡查,一旦发现舞弊行为,无论涉及到谁,一律严惩!”
科举考试如期举行。乡试在各州府同步进行,贡院内外守卫森严,监察御史暗中巡查,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沈清辞通过明德凤佩的力量,密切关注着各地的考试情况。暖玉的力量能够穿透空间,清晰地看到贡院内外的一举一动,任何舞弊行为都无法逃过她的眼睛。
在江南贡院,沈清辞通过暖玉发现,有一位考官与当地的世家子弟私下接触,企图传递考试题目。她立即将这一情况告知萧玦,萧玦当即下令,命当地的监察御史将该考官与世家子弟捉拿归案,从严惩处。这一举措震慑了所有考官与考生,再也无人敢心存侥幸,舞弊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乡试结束后,各地的考生陆续前往都城参加会试。都城洛阳一时间人才汇聚,客栈、酒楼都住满了前来参加会试的考生。这些考生来自五湖四海,有出身寒门的穷书生,有世家大族的子弟,有隐居山林的隐士,也有身怀绝技的奇人异士。他们齐聚一堂,切磋学问,交流见解,为都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会试由萧玦亲自任命的主考官、副考官主持,考试过程严格有序。沈清辞依旧通过暖玉暗中监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会试结束后,考官们开始阅卷,从众多考生中选拔出优秀者参加殿试。
殿试在太极殿举行,由萧玦亲自主持,沈清辞与几位重臣在一旁旁听。参加殿试的考生们身着统一的服饰,肃立在大殿之上,神色紧张而又兴奋。萧玦提出的问题涉及治国理政、民生改善、边疆安稳等各个方面,考察考生们的学识、智慧与应变能力。
考生们纷纷应答,有的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有的结合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有的则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沈清辞认真倾听着考生们的应答,通过明德凤佩的力量感知他们的内心,判断他们的品行与能力。
其中,有一位名叫苏文轩的考生,出身寒门,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夫。他虽然衣着朴素,却神色沉稳,应答时条理清晰,见解深刻,提出了许多关于农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好建议,让萧玦与沈清辞眼前一亮。
还有一位名叫秦风的考生,出身武学世家,自幼习武,身手不凡。他在殿试中提出了许多关于边疆防御、军队建设的建议,见解独到,切中要害,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嫡女重生谋锦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嫡女重生谋锦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