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午后,王梦瑶处理完政务,回到芙蓉殿时,正见李太后陪着萧瑾在庭院里玩耍。5岁的萧瑾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小朝服,手里拿着一本《论语》,正奶声奶气地给李太后念:“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李太后见王梦瑶回来,笑着起身:“妹妹回来了。你看平安,如今不仅能背诗,还知道问‘为政以德’是什么意思呢。”
王梦瑶走上前,抱起萧瑾,在他脸颊上亲了一口:“平安想知道‘为政以德’是什么意思?”
萧瑾点点头,大眼睛亮晶晶的:“想!母后说的要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这就是‘为政以德’吗?”
王梦瑶温柔地笑了:“平安说得对。为政者,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做任何事都为百姓着想,就是‘为政以德’。日后平安亲政,也要这样做,好不好?”
萧瑾用力点头:“好!平安要像母后一样,让所有百姓都开开心心的!”
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王梦瑶心中满是暖意。她知道,自己铺下的路,正在一点点延伸,朝堂清明,百姓安乐,儿子聪慧懂事。或许再过几年,等萧瑾能独掌朝政,她便可以卸下 “圣母皇太后” 的重担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映得整个庭院都温暖起来。王梦瑶抱着萧瑾,与李皇后并肩站在廊下,看着远处的晚霞,嘴角露出了一抹释然的笑容。这西周国的未来,终将如这晚霞般,绚烂而光明。
时光匆匆,距萧瑾登基已过十五载。西周国的科举制度,自王梦瑶推行革新后,便以 “三年一考” 为定制延续下来,每届都能为朝堂输送大批务实人才。寒门子弟凭学识跻身仕途,世家子弟需凭实绩立足。连医者、工匠等以往被排斥在科举之外的人才,也能借 “实务科” 入仕,朝堂风气早已焕然一新。
这一年,快十六岁的萧瑾已褪去少年青涩,身形挺拔,眉宇间尽是帝王的沉稳与锐利。按照惯例,新一科科举的考题应由皇帝亲拟,王梦瑶本想一如往年般协助,萧瑾却主动请命:“母后,儿臣已能处理朝政,此次考题,便由儿臣亲自拟定吧。您在旁指点,权当陪练,也好让儿臣知不足。”
王梦瑶坐在一旁,看着案上伏案书写的少年,眼中满是欣慰。她并未干涉,只静静看着萧瑾时而皱眉思索,时而翻阅卷宗。他没有照搬往年的经义考题,反而从户部呈上的 “地方灾情奏报”、工部的 “水利修缮卷宗” 中取材,最后拟定的三道考题,分别围绕 “如何平衡粮价以安民生”、“漕运改革如何惠及偏远州县”、“贪官污吏惩戒之法” 如何展开,每一道都紧扣当下朝政痛点,满是对百姓疾苦的体察。
“母后请看。” 萧瑾将考题递到王梦瑶面前,语气带着几分期待,“儿臣以为,科举选官,终究要为治国所用。若考题只谈经史、不涉实务,选出来的官员也难知民间真正需求,所以儿臣也像母后一样,出题重实务。”
王梦瑶细细翻看,眼神拂过 “粮价”、“漕运” 等字眼,眼底笑意更深:“平安的眼光,比母后当年更独到。你能记得百姓冷暖,更能着眼朝政要害,这才是君主该有的样子。” 她顿了顿,话锋微转,“只是,考题虽切中要害,却也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比如‘贪官惩戒’一题,定会让朝中某些人坐立难安。”
萧瑾眼中闪过一丝冷冽,语气却平静:“儿臣知道。这些年,母后教儿臣‘为政需仁’,却也教儿臣‘治恶需严’。若因怕得罪人而回避,贪官污吏便会越发肆无忌惮,百姓只会更苦。”
他并非只懂 “仁政” 的软善君主,十岁就跟着王梦瑶上朝。这些年随王梦瑶处理朝政,王梦瑶从来不避讳孩子小,处理贪官枉法的朝臣时的狠厉,都故意让萧瑾看到。萧瑾也早已练就一双识人慧眼,哪些官员是真心为民,哪些是虚与委蛇,他一眼便能辨出。
面对贪赃枉法之辈,他手段层出不穷:轻则抄家革职、流放苦寒之地,重则当众处斩以儆效尤,一点都不逊色王梦瑶。连那些暗中反对新政的世家老臣,他也能借 “核查田产”、“整顿商铺” 之名,不动声色地削弱其势力,让反对者无计可施。
前几日,有位地方知府借 “修缮堤坝” 之名贪污工程款,导致暴雨后堤坝溃决、良田被淹。萧瑾得知后,不仅下令将知府押解回京斩首,全家三代流放苦寒之地。还让户部逐一核查全国堤坝修缮款项,将十余名涉案官员一并处置,连举荐该知府的老臣也被降职。这般雷厉风行,让满朝官员再不敢有半分懈怠。
“你能这般想,母后便放心了。” 王梦瑶轻轻拍了拍萧瑾的肩,“朝政有你主持,母后也该歇一歇了。明年春日,我想出去周游一番,看看这天下的山川河流,看看咱们西周国如今的模样。”
萧瑾闻言,眼中先是一亮,随即又有些担忧:“母后要去周游?儿臣派护卫随行,再让钦天监选个吉时…… 只是,李母后那边,是否要一同前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快穿旅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快穿旅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