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日子在忙碌与期盼中飞快溜走,眼瞅着年关将近,家家户户置办年货的热乎气儿更是上了一层楼。熏腊肉、灌腊肠、打年糕、炸酥点……空气里混杂着各种诱人的香气,勾得人心里也跟着暖烘烘、喜洋洋的。
这日,王大力特意邀了好友来家中小聚。被邀请的有发小刘大山一家,还有这一年并肩“闯码头”、已成莫逆的林文松与李文远两家。
王大力与刘大山两家是世交。两人光着屁股一起长大,情分比亲兄弟不差什么。当年王大力重伤退役,心灰意冷,自觉成了废人,不愿拖累旁人,几乎断了所有往来,唯有刘大山家,他割舍不下,刘家也从未将他看作负担。
去年村里分发灵果,自家得到村里照顾,分了两个,刘大山还把自己分到的那一个也塞给了他,正是这份情谊和这多出的一个灵果,才让他沉疴尽去,重获新生。这份恩情,王大力刻在了骨子里。
而林文松与李文远,则是他新生后结下的新缘。这一年来,三人领着运输队风里来雨里去,一同应对过送货途中的惊险,一同感受过市集的刁难,也一同分享过生意谈成的喜悦,是彼此最能托付后背的伙伴。
王大力如今找回了昔日的斗志与信心,也终于敞开心扉,愿意重新融入村子的热闹。这次年前小聚,既是对挚友的感谢,也宣告着他王大力,正式、全然地回归了平华村的烟火人间。
男人们带着男孩子们在外头院子里忙活,负责熏制腊肠腊肉、捶打年糕,力气活干得热火朝天,连四岁多的王宝生也哼哧哼哧地跑前跑后,一会儿添松枝熏腊肉,一会儿围观爹爹和伯伯们打年糕,为爹爹摇旗呐喊。
“大力哥,你家今年做的腊肉腊肠量不小啊,看来是准备吃到年尾了!”李文远一边灌腊肠,一边说。
“不止我们家吃,前两日得到军营里大磊和奕谋让人带来的信儿,说上次从我们这里带回去的干货、蔬果好吃得很,两人吃得意犹未尽,过年前要来采购一些年货回去。估摸着就这几天了,我多做一些,到时让他们带回去。”
“原来如此,好,咱们今儿都加把劲,多做一些。”林文松守在临时搭起来的熏炉前,查看着正在熏的腊肉道。
刘大山向来话少,听好兄弟这么一说,默默地又加了一分力气捶打年糕。
屋里厨房,则是女眷们的天下。李文慧与杨春草因着丈夫的关系,本就走得近些。杨春草性子内敛坚韧,过往十几年独自支撑家庭的苦楚,若非李文慧时常默默帮衬,怕是更难熬过来,因此她对李文慧格外亲近信赖。
她对张青樱则是满心敬重,视其为教导女儿、令冬雪愈发开朗优秀的“女夫子”;而爽利热情的孙嘉陵,又格外欣赏杨春草的细致与坚韧。
四个脾性各异的女子凑在一处,竟毫无隔阂,言笑晏晏,相处得无比融洽。
厨房里,油炸酥饼的香气还未散尽,大家一边准备着午饭,一边聊着家常,话题自然绕不开今年丰厚的收成。
“今年咱村第一次分红,家家户户这钱匣子,怕是都觉得沉手!”孙嘉陵快人快语,一边切菜,一边笑着打趣。
“谁说不是呢,”拌着肉馅的李文慧接话,“想着开春后村里喜事连连,办村学、修大路,心里就更有盼头。”
正在清洗蔬菜的杨春草和张青樱闻言相视一笑,表示有同感。
气氛正好,大家便开始报起各自要做的拿手菜。孙嘉陵当仁不让:“我做个‘干煸豆角’,香辣可口,可下饭了,再来个‘宫保鸡丁’!微辣,孩子们也能吃。”
李文慧口味更偏北方:“那我添个‘白菜粉条炖排骨’,热乎。”
张青樱浅笑:“我炒个虾仁鸡蛋,再清炒个藕片。”
杨春草接口:“正好,我做个黄鱼豆腐煲。”
即将在六月出嫁的王小花也跃跃欲试:“我炒个莴笋肉丝!”
众人正讨论得热烈,一直跟在王冬雪身旁帮忙扒蒜剥葱的小果果,忽然抬起头,亮晶晶的眼睛看向张青樱,奶声奶气地提议:“炸盒子!娘亲不炒藕片,炸藕盒子。”
“藕盒子?”张青樱停下手中的活计,耐心弯腰问女儿,“是什么?跟去年你说的‘豆腐盒子’一样吗?是把肉馅塞进藕洞里?”
“不是洞洞,”果果的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她噔噔噔跑到放食材的案板前,踮起脚拿起一片切好的藕片,用小手比划着,“像这样,藕片子,装上肉肉,盖上盖子,”她说着,又拿起另一片藕片虚虚盖上,做成一个“小盒子”的样子,递给娘亲,“然后,放面糊糊里,再,油里炸!香香!”
她的小脑袋里,“美食大全”的“炸物篇”正清晰地展示着炸藕盒和炸茄盒的诱人画面。
这屋里的四位主妇都是操持厨房的好手,一点就透。众人眼睛顿时亮了。
“这法子妙啊!”李文慧率先称赞,“有菜有肉,外面酥脆,里面鲜嫩,比往年光炸萝卜丸子肯定有吃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团宠囡囡是厨神:我的苹果通古今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团宠囡囡是厨神:我的苹果通古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