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祁充格变得更加谨言慎行。在朝堂上,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每次开口前都要深思熟虑。他深知,有时候一句话说错,就可能给自己招来大祸。比如在讨论一些敏感的政治议题时,他会先观察其他大臣的态度,揣摩顺治帝的心思,然后再小心翼翼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确保自己的言论既不冒犯任何一方势力,又能对议题有所贡献。有一次,朝堂上讨论是否要增加对某个地区的税收以扩充军费。一些大臣认为该地区已经民不聊生,增加税收恐引发民变;而另一些大臣则觉得为了国家的军事安全,必须增加税收。祁充格听着两边的争论,心里也在权衡利弊。他没有急于表态,而是等大家争论得差不多了,才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增加税收一事,需谨慎为之。该地区的民生状况确实不容乐观,但军费开支亦关乎国家安危。或许可先派遣官员前往该地区详细考察,了解当地实际经济情况,再制定合适的税收政策,既能保证军费需求,又不至于过度压迫百姓。”顺治帝听了,点头表示认可。祁充格这一番话,既没有明确支持哪一方,又提出了一个相对折中的解决方案,避免了自己陷入大臣们的争论之中。
其次,祁充格开始注重与各方势力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他不再像之前那样轻易倒向某一派别,而是与不同势力的重要人物都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但又不过分亲近。他经常参加一些不同势力举办的社交活动,在这些场合中,他就像一个八面玲珑的社交达人,与各方人物谈笑风生,巧妙地周旋其中。他会倾听各方的想法和诉求,但绝不轻易承诺为某一方效力。例如,多尔衮一派举办宴会,邀请了众多官员参加,祁充格也在受邀之列。在宴会上,多尔衮的亲信试图拉拢祁充格,暗示他如果能在一些政治决策上支持多尔衮,将会得到更多的好处。祁充格笑着回应道:“各位大人的厚爱,祁某心领了。祁某只是一心为大清效力,希望各方势力都能以国家大局为重,共同推动大清的繁荣昌盛。”这样的回答,既没有得罪多尔衮一派,又表明了自己以国家利益为先的立场。同样,对于其他势力,祁充格也采取类似的策略,让自己在复杂的政治势力网络中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
此外,祁充格还明白,自身实力才是在政治漩涡中立足的根本。因此,他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的能力。在文化上,他不断深入研究满汉文化,不仅精通满汉文的翻译和文书撰写,还对满汉历史、哲学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政治上,他积极参与各种政治事务的讨论和决策,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他深知,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在这变幻莫测的政治漩涡中生存下去,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第十三章:文馆改革的“疯狂计划”
随着在后金政治舞台上的经验逐渐丰富,祁充格越发觉得文馆的现有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于是,他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堪称“疯狂”的文馆改革计划。
祁充格认为,文馆虽然是文化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但功能相对单一,且与其他政治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他的“疯狂计划”旨在将文馆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文化智库,不仅能够处理文书、传播文化,还能为朝廷的各项决策提供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建议。
首先,祁充格打算对文馆的人员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他计划打破满汉界限,广泛招募各类人才,无论是精通天文地理的学者,还是擅长经济贸易的专家,亦或是对军事战略有独到见解的能人,都在他的招募范围内。他相信,只有汇聚了各方面的人才,文馆才能为朝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祁充格亲自撰写了招募告示,张贴在各个繁华的城镇和重要的交通要道。告示中写道:“文馆广纳贤才,不论满汉,不论出身,只要你有一技之长,能为大清之发展贡献力量,皆可前来报名。文馆将为你提供施展才华之舞台,共铸大清辉煌!”这告示一出,果然吸引了众多人才前来报名,其中不乏一些隐居山林的奇人异士。祁充格看着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报名者,心中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文馆未来繁荣的景象。
其次,祁充格设想在文馆内部建立多个专门的研究部门。比如设立政治研究部,负责分析国内外政治形势,为朝廷的外交政策、内部治理等方面提供建议;设立经济研究部,研究后金的经济状况,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设立文化研究部,深入挖掘满汉及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推动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每个研究部门都配备专业的人才,让他们专注于各自领域的研究。为了让这些研究部门能够高效运转,祁充格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他对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说:“咱们文馆要成为朝廷的智囊团,每个部门都得拿出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为朝廷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这考核标准就像战场上的军令,大家必须严格遵守,要是谁掉链子,可别怪我不客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闲话清史请大家收藏:(m.20xs.org)闲话清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