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期,转瞬即逝。
石江村的气氛,在这三天里变得愈发微妙。一种混合着好奇、不安、抵触乃至些许期盼的复杂情绪,在干部和战士们中间弥漫。关于这位中央特派员的种种传闻,早已在私下里传得沸沸扬扬。
第四日清晨,天色灰蒙蒙的,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给初秋的山区更添了几分寒意。村口通往外界的主路上,周文带着几名根据地的核心干部,早已冒雨等候在此。刘肖没有亲自前来,他坐镇指挥部,这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无形的界限。
程铁军称病未至,赵立仁则如同往常一样,隐在暗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许向前负责后勤安排,忙得脚不沾地。
雨水打湿了众人的肩头,带来阵阵凉意。等待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将近晌午时分,雨幕中终于出现了几骑身影,后面还跟着一支约莫二三十人的警卫部队。为首一人,穿着裁剪合体、与红军普通官兵粗布军服截然不同的深灰色中山装,外面披着一件军用雨衣,戴着眼镜,面容白皙,神情严肃,骑在马上腰杆挺得笔直,自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度。正是特派员李德明。
他身旁跟着几名同样穿着体面、看起来像是秘书和参谋的随员,以及一位面容冷峻、眼神锐利的警卫队长。
周文连忙带着众人迎了上去。
“特派员同志!一路辛苦了!我是赣南苏维埃政府周文,代表根据地全体同志,欢迎您的到来!”周文上前,热情地伸出手,语气恭敬而不失分寸。
李德明勒住马,并没有立刻下马,而是居高临下地扫视了一眼周文和他身后的干部们,目光在众人略显朴素的衣着和被雨水打湿的肩头停留了片刻,这才缓缓伸出手,与周文轻轻一握,语气平淡:“周文同志,辛苦了。刘肖同志呢?”
他直接点名问起刘肖,语气中听不出喜怒,却让周文心中微微一紧。
“刘肖同志在指挥部等候特派员,有些紧急军务需要处理。”周文从容应对,“特派员一路劳顿,是否先到安排好的住处休息,用些便饭?”
李德明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这才翻身下马,动作略显僵硬,显然不太习惯长途骑马。他整理了一下被雨水打湿的衣领,对周文道:“带路吧。工作要紧,休息不急。”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周围的环境——泥泞的道路,低矮的土坯房,衣衫褴褛却目光好奇地远远张望的群众,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周文心中暗叹,知道这位特派员对根据地的“落后”状况恐怕第一印象就不佳。他面上不动声色,亲自在前引路,将李德明一行人带往村里条件最好的一处独立院落——原是村里一个逃亡地主的宅子,临时收拾出来作为特派员的下榻之处和办公地点。
安顿好李德明及其随行人员后,周文立刻赶往指挥部向刘肖汇报。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李特派员看起来……不太好接近,对刘团长您未亲自迎接,似乎有些在意。”周文斟酌着词句。
刘肖坐在桌后,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脸上没什么表情:“在意就在意吧。我是一军之主,不是迎宾司仪。他若连这点都要计较,那后面的‘检查指导’工作,恐怕更难开展。”
“团长,那我们接下来……”
“按计划进行。”刘肖站起身,“通知下去,下午召开团级以上干部会议,请特派员同志‘指导工作’。把我们的情况,面临的困难,以及目前的战略战术,都摆到台面上来。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
他的语气很平静,但周文能感觉到那平静之下蕴含的力量和决心。这是一次无法回避的正面交锋。
……
下午,指挥部旁边临时布置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团级以上干部基本到齐,程铁军也板着脸坐在角落,吊着的胳膊格外显眼。刘肖和周文坐在主位一侧。
当李德明在他的随员和警卫队长簇拥下走进会议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他换了一身干净的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与会议室里大多数穿着洗得发白军装、面带风霜的红军将领形成了鲜明对比。
“特派员同志!”刘肖和周文起身相迎。
李德明微微颔首,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尤其在程铁军吊着的胳膊上停留了一瞬,然后径直走到主位坐下,他的随员分坐两侧,那名警卫队长则如同门神般站在他身后,眼神警惕。
“开会吧。”李德明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我受中央代表白修琦同志委派,前来赣南根据地检查指导工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决、彻底地贯彻中央的战略方针,打破敌人的‘围剿’,争取革命的新高潮!”
他开门见山,定下了基调。
“首先,请刘肖同志汇报一下当前敌我态势,以及你们近期的作战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埔铁流请大家收藏:(m.20xs.org)黄埔铁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