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厂区的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第一排厂房已经修缮完毕,宽敞明亮的车间里,新购置的缝纫机整齐排列,散发着淡淡的机油味。然而,这些机器静默无声,等待着能够操作它们的主人。
招工启事贴在厂区门口三天了,前来应聘的人却寥寥无几。苏晚站在空荡荡的车间里,心中涌起一阵焦虑。省城百货公司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村里的生产力已经跟不上需求,必须在省城尽快组建生产团队。
“长河哥,怎么办?”她忧心忡忡地问,“城里人好像都不愿意来咱们这儿工作。”
林长河审视着招工启事:“待遇写清楚了?”
“写清楚了,比国营厂还高两成呢。”苏晚叹气,“可是人家一看是乡下人开的厂,扭头就走。”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喧哗。一群年轻人簇拥在厂门口,指指点点,窃窃私语。苏晚心中一动,忙迎出去。
“请问是来应聘的吗?”她尽量让语气热情些。
一个烫着卷发的年轻女子打量着她,语气带着几分轻蔑:“你们这儿真是正经厂子?别是骗人的吧?”
另一个穿着劳动布工装的男人接话:“就是,乡下人能开什么厂?别干了半天发不出工资。”
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苏晚心上。她强压怒火,保持微笑:“我们是正规注册的锦绣制造厂,和省城百货公司有长期合作。工资按月发放,绝不拖欠。”
人群后面传来嗤笑声:“吹牛吧!百货公司能看上乡下人的东西?”
就在这时,林长河从车间里走出来。他今天穿着熨烫平整的中山装,身姿挺拔,步伐稳健,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
“招聘条件写在启事上,符合要求的可以登记面试。”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锦绣制造厂虽然新办,但手续齐全,信誉保证。”
那个烫卷发的女子似乎被他的气势镇住了,语气软了些:“真的和百货公司有合作?”
林长河从文件夹里取出一份合同复印件:“这是供货合同,欢迎核实。”
这下人群安静了许多。有人开始认真看招工启事,有人交头接耳地商量。最终,有十几个人留下来登记面试。
面试安排在临时布置的办公室里。苏晚主考,林长河在一旁记录。第一个进来的是那个烫卷发的女子,名叫李梅,曾经在国营服装厂工作过。
“为什么离开原来的单位?”苏晚问。
李梅撇撇嘴:“效益不好,经常放假。你们这儿真能按月发工资?”
苏晚肯定地点头:“只要完成工作量,不仅按时发工资,还有奖金。”
“乡下人开的厂子,管理肯定乱。”李梅直言不讳,“别到时候说一套做一套。”
这话说得相当不客气,苏晚的脸色有些难看。林长河适时开口:“管理靠制度,不看出身。这是我们的规章制度,你可以看看。”
他推过一本装订整齐的册子,里面详细写着各项管理制度。李梅翻看几页,眼神渐渐认真起来。
接下来的面试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人担心工作强度大,有人质疑福利待遇,还有人直接问:“老板是乡下人,懂怎么管理吗?”
每当苏晚被问得难以招架时,林长河总是能用最简洁有力的语言化解危机。他不多话,但每句话都切中要害,让人无法反驳。
一天面试下来,虽然登记了二十多人,但真正有意向的不到十个。苏晚疲惫地揉着太阳穴:“城里人怎么这么难缠?”
林长河整理着面试记录:“正常。他们需要时间接受。”
第二天,第一批工人正式上岗。培训开始时,问题更多了。从村里调来的秀云负责教缝纫技术,但城里工人根本不服她。
“你谁啊?凭什么教你?”一个叫张梅的中年女工公然挑衅,“我在服装厂干了十年,还需要你教?”
秀云性格温和,被说得面红耳赤,不知所措。其他工人也跟着起哄,车间里乱成一团。
苏晚闻讯赶来,试图平息事端:“张师傅,秀云虽然年轻,但手艺很好,大家互相学习...”
“互相学习?”张梅嗤笑,“乡下人跟我们学习还差不多!”
就在这时,林长河走进车间。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一台缝纫机前坐下,拿起裁好的布料。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的手指灵活地操作着机器,针脚均匀细密,速度甚至比秀云还快。
车间里鸦雀无声。谁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像干部的男人,居然有这么好的手艺。
林长河做完一个鞋面,举起展示:“技术不分城乡,只看功夫。秀云的手艺是我教的,谁有疑问可以找我。”
这话一出,再没人敢挑衅。张梅讪讪地回到自己的工位,其他工人也老实起来。
然而管理上的冲突才刚刚开始。城里工人习惯了国营厂的慢节奏,对严格的管理制度极为不满。上班迟到、提前下班、工作时间闲聊...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