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铁钎搅(张轩超能力转换的)!顺时针搅三十圈,让铜锡彻底混匀!”张轩喊道,一名力气大的青壮立刻拿起长铁钎,小心地探入右炉,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搅动。铁钎划过液体表面,留下一道道漩涡,淡金黄的青铜液越来越均匀,没有一丝分层。
“停!”搅完三十圈,张轩让青壮抽出铁钎,查看铁钎上的青铜液——冷却后呈淡青黄色,表面光滑,没有杂质斑点。“好!农业工具的青铜液成了!”他松了口气,这一步最容易出问题,比例错、搅拌不均,都会导致青铜报废,现在看来,第一次混合很成功。
接下来,按同样的方法,分别混合建筑工具和木工工具的青铜液:建筑工具用80斤铜液+20斤锡液,木工工具用82斤铜液+18斤锡液。每一次混合,张轩都亲自盯着比例和搅拌,鹿溪则在旁记录每一次的用量和混合时间,确保后续复制时不出错。
青羽蹲在旁边,看着右炉里淡金黄的青铜液,好奇地问:“神尊,青铜液为什么是黄色的呀?铜液是红的,锡液是白的,混在一起怎么就变黄了?”
张轩笑着解释:“这是金属融合的 magic,就像野果和肉炖在一起,味道会变香一样,铜和锡融在一起,颜色就会变,而且会更硬、更耐用。等会儿铸出工具,你就知道它有多厉害了。”
第三步:陶范浇铸——液入范腔,冷定成形
青铜液准备好,就该浇铸了。羽尾长老早已将陶范按用途分类摆好,每一件陶范都有对应的浇口和溢口——浇口用来倒青铜液,溢口用来排出空气和多余的液体,确保范腔内充满青铜液,没有气泡。
“先铸农业工具的锄!”张轩下令,两名青壮小心翼翼地抬起右炉(炉底装了木轮,方便移动),对准锄范的浇口。另一名青壮拿着长柄陶勺,从炉内舀出青铜液,缓缓倒入浇口——淡金黄的液体顺着浇口流进范腔,很快就从溢口流出多余的液体,羽尾长老立刻用湿黏土堵住浇口和溢口,防止热量散失和青铜液溢出。
“浇铸要快、稳、匀!”羽尾长老在旁指导妇女们,“慢了青铜液会冷在浇口,堵了就浇不进去;不稳会洒出来,烫到手;不匀范腔内会有气泡,工具会有洞,不结实。”
妇女们学得很认真,鹿溪也帮忙扶着陶范,确保陶范不会移动——陶范一旦晃动,铸出来的工具就会变形,之前做铜器时就吃过这个亏,这次绝不能再犯。
青壮们轮流浇铸,先铸完8把青铜锄,再铸4个青铜犁铧;接着换建筑工具的青铜液,铸6把青铜斧、5把青铜凿;最后用木工工具的青铜液,铸4把青铜刨刀、3把青铜锯条。每一件陶范浇铸完,都要搬到阴凉处冷却,至少需要一个时辰,才能脱模。
这一个时辰里,没人愿意离开。种植区的青壮们围在锄和犁铧的陶范旁,小声讨论着以后用青铜犁铧翻地的场景;建筑队的青壮盯着斧和凿的陶范,想象着用青铜斧砍硬木的轻松;木工坊的阿木则守在刨刀和锯条的陶范旁,手里还攥着一块硬木,想试试新工具好不好用。
青羽也守在旁边,时不时伸手摸一摸陶范的外壁,感受温度的变化:“鹿溪姐姐,什么时候才能脱模呀?我想看看青铜锄长什么样。”
鹿溪笑着说:“快了,等外壁凉透,摸起来不烫手,就能脱模了。别急,好工具值得等。”
第四步:脱模修整——范裂器出,初除毛边
终于,一个时辰后,陶范的外壁彻底凉了下来。张轩拿起一把石锤,走到第一件锄范前,轻轻敲了敲范壁——“咔嚓”一声,陶范顺着预设的裂缝裂开,露出里面的青铜锄:锄身呈弧形,锄刃泛着淡青黄色的光泽,锄柄处有规整的孔(用来装木柄),虽然表面还有些细小的毛边,却比之前的铜锄精致了不止一倍!
“成了!是青铜锄!”木长老激动地伸手想去拿,却被张轩拦住:“别急,刚脱模的青铜还有点温度,先放凉,再修整毛边。”
等青铜锄完全冷却,张轩拿起一把细铜凿(之前铸的),小心翼翼地凿掉锄刃和锄柄处的毛边——这些毛边是青铜液冷却时从溢口和范缝里流出来的,不除掉会影响使用,还可能刮到手。
其他陶范也陆续脱模:青铜犁铧呈三角形,刃口锋利,底部有孔用来固定在木犁上;青铜斧斧身厚重,斧刃宽大,适合砍硬木;青铜凿头部尖锐,凿身细长,能轻松凿进木头;青铜刨刀呈扁平状,刃口薄而锋利;青铜锯条则有细密的齿痕,是羽尾长老特意在陶范内壁刻的,铸出来就能用。
每一件工具脱模后,都要先修整毛边,再用粗砂岩打磨表面——去掉脱模时留下的陶范残渣,让工具表面更平整。阿木拿到第一件青铜刨刀后,立刻找了一块硬木,试着刨了一下:青铜刨刀划过硬木,木屑均匀地卷起来,留下的木面光滑平整,比之前的石刨刀快了十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