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瑶则考虑到制陶的需求:“雨季前要多烧陶,不然雨水多,陶窑不好烧。可以在‘谷雨’前定个‘制陶期’,集中烧一批陶锅、陶瓮,备战春耕和交易。”
经过半个月的整理和修改,联盟第一部农历终于编好——兽皮制成的“农历表”上,清晰地写着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对应的农事、祭祀、手工业安排都一目了然。张轩让人将农历表挂在部落中央的空地上,还让禾、阿瑶等人每天教族人们认农历上的文字和节气。
木长老看着农历表,激动地说:“有了这个,明年播种再也不用靠猜了!春分一到就种大豆,夏至就收汉麻,准没错!”
草药采集队的族人也围着农历表,木槿指着“春分采蒲公英”的字样,对她们说:“明年春分一到,咱们就去采蒲公英,再也不用等蒲公英长老了!”
日冕、水钟、农历的推广,让联盟部落的生活彻底告别了“凭感觉”的时代,处处透着规整的生机。
清晨,日冕上的影子刚到辰时,联盟军队员就整齐地站在训练场上,崖风长老拿着青铜剑,按农历上“秋分后加强体能训练”的安排,带领队员们跑步、练矛,口号声震天;农田里,青壮们按农历“秋分翻耕”的要求,准时下地,日冕到午时就歇,未时再开工,既不偷懒,也不劳累;手工业坊里,阿瑶带着妇女们,按农历“霜降前烧陶”的安排,加紧烧制陶锅和陶瓮,窑火熊熊,陶香弥漫。
晚上,水钟的水位到亥时,部落里的灯火就渐渐熄灭,族人们按时休息,为第二天的劳作养精蓄锐;守夜的护卫队员则按水钟的刻度,每隔一个时辰巡逻一次,确保部落安全。
石楼里,每天辰时过后,张轩都会和七位妻妾一起学习——先是复习前一天的文字和数学,然后讨论农历的细节,比如“明年春分要是下雨,播种要不要推迟”“水钟的刻度要不要再调得准一点”。
有天午后,众人坐在日冕旁的树荫下休息,禾给大家递来野菜干:“按日冕算,现在是未时中,歇半个时辰再去看农历表的推广情况吧。”
阿瑶拿出自己新做的小陶壶,笑着说:“我做了个小水钟,以后咱们学习时,就能按小水钟算时间,不用总跑出去看日冕了。”
千惠则看着远处的农田,对张轩说:“昨天教黑石部落的族人认农历,他们都很开心,说以后种庄稼再也不用问别人了,按农历来就行。”
溪月整理着手里的编织绳,补充道:“手工业坊的妇女们也说,按农历安排制陶、编织,效率高多了,再也不会忙的时候忙死,闲的时候没事做。”
木槿拿着草药包,轻声说:“按农历采的蒲公英,药效比去年好,雾华说以后草药都按农历采,肯定能治好更多族人。”
青羽抱着青铜小兔子,坐在张轩身边,小声说:“神尊,有了日冕、水钟和农历,咱们部落越来越像‘城’了,以后建好了城,会不会更厉害呀?”
张轩摸了摸她的头,目光扫过整齐的农田、忙碌的族人、挂在空地上的农历表,还有石楼前的日冕和水钟,笑着说:“会的。有了准确的时辰和农时,大家做事更顺,部落发展得更快,等开春建好了城,咱们联盟会越来越强。”
初秋的风带着凉意,吹过日冕的青铜表针,影子轻轻晃动;水钟里的水滴“滴答”作响,规律而安稳;农历表上的文字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指引着族人的生活。七位妻妾围在张轩身边,脸上满是温柔的笑容,她们知道,这些由他们一起参与制作、推广的“时计”和“历法”,不仅让部落的日子更规整,更成了联盟走向强大的坚实根基。
夜色渐深,水钟的水位到了子时,部落里一片寂静,只有守夜队员的脚步声和水钟的滴答声。张轩站在石楼窗前,看着远处的灯火,心里满是安稳——有了时序的指引,有了身边人的陪伴,有了族人的齐心,联盟的未来,定会像日冕上的影子一样,清晰而坚定地走向更光明的远方。
喜欢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