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长的风波,如同夏末的一场急雨,来得突然,去得也悄无声息。自那日在街上被副县长“偶遇”谈话后,他便再也没在“林记”附近出现过。晓燕小心翼翼地将那枚沉甸甸的Zippo打火机还给陈默时,陈默只是随手接过塞进口袋,仿佛那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物件,对之前发生的一切只字不提。晓燕也默契地不再追问,只是将那份沉甸甸的感激埋在心里。
“林记”恢复了往日的节奏,蒸笼冒着白白的热气,面粉的香味混合着枣泥的甜弥漫在空气里。那台红灯牌收音机里,除了新闻和歌曲,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关于“特区”、“深圳速度”、“万元户”的报道,描绘着一个与晓燕所处的小城截然不同的、充满机遇和活力的火热世界。娟子听得尤其入神,眼睛里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这天下午,娟子配送完食堂的订单回来,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叽叽喳喳地分享路上的见闻,而是坐在小马扎上,托着腮帮子,望着窗外灰蓝色的天空发呆,连晓燕叫她帮忙称糖都没听见。
“娟子,想啥呢?魂儿丢啦?”晓燕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娟子回过神,眼神有些飘忽,犹豫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信封是那种印着浅蓝色条纹的航空信封,在本地很少见。
“晓燕姐…我…我表姐从深圳寄来的信。”娟子的声音有些闷闷的。
“深圳?就是广播里老说的那个特区?”晓燕有些惊讶,接过信。信封上的邮戳确实是“广东深圳”。她记得娟子提过有个远房表姐,几年前嫁到了南方,没想到是去了那么远的地方。
信纸薄薄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字迹略显潦草,透着一种急切和兴奋。
“娟子,展信佳!姐在深圳一切都好,就是太忙了!这里和咱们老家完全不一样,到处都是工地,高楼一天一个样,这就是‘深圳速度’!我现在在一家中外合资的电子厂上班,生产那种小巧的收音机和录音机芯,活儿是累了点,但工资高啊!一个月加加班能拿一百多块呢!顶得上家里小半年收入了!”
“这里穿衣服也时髦,好多人都穿牛仔裤、蝙蝠衫,女孩子还烫大波浪头,抹口红!晚上到处是霓虹灯,亮得像白天一样,还有歌舞厅、卡拉OK,可热闹了!吃的也好多新鲜东西,什么可口可乐、汉堡包,虽然贵,但尝尝鲜也很有意思。”
“娟子,你年纪轻轻的,别总窝在那个小县城里了,出来见见世面吧!我们厂里还在招工,流水线上缺人,包吃包住,虽然辛苦,但挣的是实在钱!比你在家做点心有前途多了!想来就跟家里说,姐给你想办法…”
信的后半部分还写了很多深圳的新奇见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一个崭新世界的惊叹和向往。
晓燕看完信,心情复杂。她能理解娟子表姐的兴奋,那种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气息和经济诱惑,对年轻人来说冲击力太大了。她抬头看向娟子,发现小姑娘眼圈有点红。
“晓燕姐…一百多块一个月呢…还包吃包住…”娟子喃喃地说,声音里充满了挣扎,“我在这,虽然你对我好,但一个月也就挣二十多块钱…还得起早贪黑…”
晓燕心里一沉。她明白了娟子的迷惘。一边是朝夕相处、有温情但收入有限的“林记”,一边是遥远陌生却充满金钱诱惑和繁华想象的深圳工厂。这个选择,对一个十七八岁、渴望看看外面世界的女孩来说,实在太残酷了。
她拉住娟子的手,柔声问:“娟子,你…你想去吗?”
娟子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我不知道…晓燕姐,我舍不得你,舍不得芳姨,舍不得‘林记’…可是…可是我表姐信里说的那些,听起来太好了…一百多块啊!我要是能挣那么多钱,就能给我妈买新衣服,给我弟交学费了…”
现实的贫瘠与远方的富足,情感的牵绊与物质的诱惑,在这个下午,通过一封薄薄的信,猛烈地撞击着娟子年轻的心。她也看到了晓燕拒绝香港老板,拒绝了唾手可得的财富,但她不是晓燕,她没有那份传承的使命和坚守的底气,她只是渴望改变命运的普通女孩。
晓燕看着哭泣的娟子,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为生计发愁、茫然无措的自己。她不能,也不应该用情感绑架娟子留下。
“娟子,”晓燕深吸一口气,替她擦掉眼泪,“这是大事,你得自己想清楚。深圳是好,但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在工厂流水线上干活肯定也很辛苦,不像信里写的那么轻松好玩。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去闯一闯,见见世面,晓燕姐支持你。‘林记’的门,永远给你留着,要是外面不顺心,随时回来。”
娟子扑进晓燕怀里,哭得更厉害了:“晓燕姐…你真好…我再想想…我再想想…”
接下来的几天,娟子明显心事重重,干活时常走神,配送时也没了往日的欢快劲头。她开始格外留意收音机里关于南方的消息,有时还会跑去街口的报刊亭,盯着那些印着高楼大厦的彩色封面杂志看,眼神里充满了向往和犹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