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济宫旁的司礼监值房里,笔墨纸砚摊了一桌子,焦芳弓着腰,手指点在盐税账目上,声音带着刻意的谄媚:“公公,这两淮盐场去年的课税又少了三成,依老臣看,不如在现有基础上加征五分,一来能补国库亏空,二来也能凑齐豹房新修宫殿的款项,皇上定然高兴。”
刘瑾斜倚在铺着锦垫的圈椅上,手里转着个玉扳指,眼皮半抬:“加征五分?那些盐商能肯?”
“有公公您的威名在,他们敢不肯也得肯!”焦芳笑着躬身,“再说,老臣已经让人拟好了告示,只说是‘奉圣旨整饬盐务’,出了岔子,自有地方官顶着,与公公无干。”
刘瑾嘴角刚勾起一丝笑意,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地闯进来,手里举着个牛皮封套,封漆殷红,在日光下刺目得很。“公公!加急军报!宁夏那边飞递过来的,说是……说是十万火急!”
刘瑾脸上的笑意瞬间敛去,眉头一皱:“什么军报,慌慌张张的。”他漫不经心地抬手,小太监连忙把军报递过去。
焦芳也收了笑,凑在一旁张望。刘瑾拆开封套,抽出里面的纸页,先是扫了一眼,脸上的从容瞬间冻结,紧接着,血色一点点从脸颊褪尽,捏着纸张的手指因用力而关节发白,指节处泛出青灰色。
“反了!反了!”他猛地从圈椅上弹起来,胳膊一扬,那纸檄文就像片枯叶似的,狠狠掼在刚好闻讯赶来的兵部尚书脸上。纸页在空中散开,飘飘悠悠落在地上,上面的黑字密密麻麻,像一群张牙舞爪的虫子。
“朱寘鐇!安化王!他怎敢?!”刘瑾的声音尖利,带着难以置信的暴怒,他一脚踹在旁边的矮桌,桌上的茶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茶水溅了一地,“速调宣府兵!给咱家踏平安化!片甲不留!”
兵部尚书被檄文砸得一个趔趄,连忙稳住身形,仓皇弯腰拾起飘落的纸页。他手指颤抖着展开,只看了几行,脸色就变得和刘瑾刚才一样惨白。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今刘瑾蛊惑君心,窃弄威权,荼毒缙绅,流毒海内……瑾不去,则社稷危矣!寘鐇谨奉天子密旨,清君侧,诛权阉!”
“公公,这……这是否……是否先禀明皇上,召集阁臣商议……”兵部尚书声音发颤,额头上的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他知道,安化王这檄文直指刘瑾,一旦闹大,朝堂必然掀起轩然大波。
“商议什么!”刘瑾眼神凶狠,如同被逼到绝境的野兽,瞳孔里满是血丝,“此等狂悖逆贼,一刻也不能容!立刻调兵!延误军机,咱家要你的脑袋!”他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又转向身旁的心腹小太监厉声道:“传令下去,九边各处,凡有关安化军情,一律直送司礼监!谁敢私递内阁,或者走漏半个字,咱家扒了他的皮!”
小太监吓得连忙应声:“是!奴才这就去传!”说完转身就跑,连门都忘了关。
刘瑾盯着兵部尚书,语气冰冷:“还愣着干什么?快去调兵!宣府、大同的精骑,三天之内必须开拔!要是误了时辰,咱家让你全家陪葬!”
兵部尚书不敢再耽搁,连忙躬身:“是!臣这就去办!”他拿着檄文,几乎是逃着出了值房。
焦芳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过了好一会儿才敢开口:“公公,这安化王……会不会是早有预谋?那檄文里……”
“预谋又如何?”刘瑾打断他,眼神阴鸷,“一个藩王而已,手里能有多少兵?只要调兵神速,定能一举剿灭!关键是,这檄文的内容,绝不能让皇上知道,更不能让朝野上下传开!”他走到桌边,抓起那份军报,狠狠撕了个粉碎,“咱家要将这场叛乱的影响,死死摁在最小的范围内,绝不能让任何人借此事做文章!”
焦芳连忙点头:“公公英明。老臣这就去吩咐下去,严密封锁消息,谁敢妄议,以谋逆同罪论处!”
“去吧。”刘瑾挥挥手,待焦芳离开,他独自站在屋里,脸色阴晴不定。他不怕朱寘鐇叛乱,就怕叛乱背后有人煽风点火,更怕那“清君侧,诛权阉”的口号传到皇上耳朵里。这些年他树敌太多,要是有人借安化王的事弹劾他,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天,调兵遣将的朝会在奉天殿举行,气氛凝重得像压了块千斤巨石。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一个个垂首敛目,没人敢轻易开口。
龙椅上的武宗把玩着手里的玉佩,脸上没什么表情,显然对这场朝会兴趣不大。他自小贪玩,对军国大事向来漠不关心,全凭刘瑾等人摆布。
沉默了半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从队列里走出来,躬身奏道:“陛下,安化王虽骤然发难,然其地处西北,兵微将寡,不足为惧。臣举荐致仕都御史杨一清,此人曾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熟知边情,威望素着,若任其为提督军务,必能速平叛乱,安抚民心。”
这位老臣是前兵部侍郎韩文,素来刚正不阿,对刘瑾的专权早已不满,此次举荐杨一清,也是希望能借平叛之机,遏制刘瑾的势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太监秘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