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长乐郡西南,有一处名为“影画川”的奇异之地。此地并非河谷,而是一片广袤的、由无数色彩斑斓、纹理奇特的岩石构成的丘陵地带。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光线以特定角度掠过这些岩石,便会在地面、在岩壁间投射出变幻莫测、栩栩如生的巨大影子,时而如奔腾骏马,时而如展翅雄鹰,时而如参天古木,时而如绰约仙人,其形其影,非人力所能雕琢,纯属天然造化,故而得名“影画”。
影画川附近,有一小镇,名曰“绘影镇”。镇民世代居住于此,早已习惯了这天地间的光影奇观,更有一些心灵手巧之人,从中领悟到光影变化的奥秘,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影画”技艺。他们并非直接在纸帛上作画,而是利用各种镂空的模板、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质,借助阳光或烛火,在墙壁、地面、纱幕上投射出精美绝伦的图案,讲述故事,抒发情感。
宁瑜与阿翎踏入绘影镇时,正值午后。秋日阳光正好,但并不炽烈,柔和地洒在那些色彩斑斓的岩石和镇中白墙黛瓦的民居上。镇子不大,却处处透着精巧与雅致。许多人家屋檐下挂着竹编的、剪成各种花鸟虫鱼形状的灯笼,想必是为夜间影画做准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颜料和宣纸的气息,夹杂着隐约的凿刻声。
阿翎好奇地东张西望,对那些奇形怪状的灯笼和墙壁上偶尔可见的、由光影投射留下的淡淡痕迹颇感兴趣。她肩头的纸鹤,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灵动,翅羽边缘仿佛泛着一层微光。
宁瑜感受着此地的气息,宁静中蕴含着创造的活力。他能察觉到,这镇子周围的光线似乎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与那些奇岩、与镇民们的技艺隐隐共鸣。
两人寻了一处临街的茶棚坐下,要了一壶本地产的清茶。茶棚主人是位健谈的老者,见宁瑜二人气度不凡,便主动攀谈起来。
“二位客官是第一次来我们绘影镇吧?”老者一边斟茶,一边笑道,“可赶上好时候了!再过几日,便是我们镇三年一度的‘光影盛会’!届时,全镇的影画师都会拿出看家本领,在夜晚施展影画技艺,那才叫一个精彩纷呈,如梦似幻呢!”
“光影盛会?”宁瑜表现出适当的兴趣。
“是啊!”老者颇为自豪,“我们绘影镇,靠山吃山,靠影吃影!祖辈传下的规矩,这影画技艺,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与这天地光影沟通的方式。盛会之上,各家比拼技艺,争夺‘光影魁首’的荣誉。今年的夺魁热门,是镇东‘留影轩’的年轻轩主,云逸公子!他天资过人,据说能捕捉到最细微的光影变化,做出的影画,灵动传神,几可乱真!”
正说着,茶棚外传来一阵喧闹与争执声。只见不远处一家挂着“留影轩”匾额的店铺门口,围了不少人。一个衣着华丽、面色倨傲的年轻公子,正对着一位衣衫朴素、怀中紧抱着一卷东西的老者大声呵斥。
“柳老头!识相的就赶紧把这‘千影谱’交出来!此等神物,岂是你这老朽能够拥有的?留在你手中,不过是明珠蒙尘!唯有在我云逸手中,方能将其发扬光大,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影画奇景!”那华服公子,想必就是众人推崇的云逸。
那被称作柳老头的老者,头发花白,腰背佝偻,但眼神却异常清亮坚定,他紧紧抱着怀中那卷看似古旧的册子,摇头道:“云公子,此谱乃先祖心血所聚,记载的是与光影共鸣之心法,非是炫技弄巧之图谱。先祖有训,非心性澄明、志在传承者,不可轻传。公子技艺虽高,然心气浮躁,追求奇巧,恐非此谱良主。”
“迂腐!”云逸不屑地嗤笑,“什么心法、共鸣?影画之道,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真本事!能做出让人惊叹叫绝的影画,就是好技艺!你那套老掉牙的理论,早就该淘汰了!如今是我云逸的时代!快把谱子交出来,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他身后几个家丁模样的壮汉,立刻上前一步,气势汹汹。
周围有人劝阻,有人看热闹,也有人对柳老头投去同情的目光,却无人敢上前阻拦风头正劲的云逸。
柳老头面无惧色,只是叹息道:“技艺若失了心法指引,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纵能一时绚烂,终难长久,更可能误入歧途,背离影画之本啊。”
宁瑜与阿翎在茶棚中,将这一幕尽收眼底。阿翎对那恃强凌弱的云逸面露不满,又对那坚守原则的柳老头心生同情,轻轻拉了拉宁瑜的衣袖。
宁瑜目光落在柳老头怀中那卷“千影谱”上,以他的灵识,能隐约感受到那册子上流淌着一种温和而深邃的意念波动,确实与周遭的光影韵律隐隐相合,绝非寻常之物。而那位云逸公子,虽技艺可能精湛,但周身气息浮躁,对光影的理解流于表面,追求的是视觉的刺激与旁人的惊叹,确实与那“千影谱”所蕴含的沉静内敛之道相悖。
“看来,这绘影镇的影画之道,也面临着‘术’与‘道’的抉择。”宁瑜心中暗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民间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间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