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保护区内的氛围悄然转变。之前的凝滞与创伤修复期特有的倦怠感,被一种更加尖锐、更具目的性的紧张感所取代。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无形的电流,那是高度集中的思维与即将展开的未知探索碰撞所产生的火花。
顾渊将自己彻底埋入了数据的海洋。基金会向他开放了其最核心的“太古文献库”,这是一个汇聚了全球各地被主流学术界忽视、质疑或无法解读的古老记录的数字化宝库。里面不仅有苏美尔王表、埃及亡灵书、印度吠陀经、玛雅波波尔乌等经典文本的稀有版本,更有大量来自亚特兰蒂斯传说、姆大陆猜想、以及各种边缘性上古文明遗迹的拓片、符号记录和口述历史转录。
他的休息室几乎变成了一个由光与影构成的考古现场。四面墙壁被高分辨率的全息投影覆盖,左侧是不断滚动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与金字塔内部结构图,右侧是苏美尔楔形文字泥板与描绘着“安努纳奇”神只的壁画,正对面则是玛雅复杂精密的历法循环与宇宙树模型,背后则是古希腊、北欧、凯尔特乃至西藏《象雄大藏经》中关于世界层次描述的对比图谱。
而在这片古老符号的漩涡中央,悬浮着从“播撒者”服务器抢救出来的那些残缺的、散发着不祥气息的“混沌低语”数据碎片。它们像是一群扭曲的、活着的黑暗精灵,在理性的光芒边缘跳跃、闪烁。
顾渊的工作,就是在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古老隐喻与冰冷的现代高维数据之间,寻找那若隐若现的“同源性”。他并非直接解读神话故事,而是试图剥离后世添加的文学渲染和宗教教条,直指其核心的“操作描述”和“结构隐喻”。
他首先聚焦于一个几乎所有神话体系都共有的核心意象——“世界轴心”或“宇宙之树”。
在北欧神话中,这是连接九大世界的“尤克特拉希尔”;在印度教和佛教中,这是贯穿多重宇宙的“须弥山”;在凯尔特传说中,这是通往彼世的大门;甚至在萨满教的传统里,也有通过“世界树”或“天柱”与神灵世界沟通的仪式。
顾渊调出王大锤之前构建的、基于超弦理论和M理论的十一维时空模型简化图。那是一个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多维结构,通过数学投影在三维空间中呈现为无数相互连接、缠绕的“膜”和“卷曲的维度”。
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跳动,将“尤克特拉希尔”的树根、树干、树枝分布,与十一维模型中不同维度“膜”之间的连接点和能量通道进行叠加对比。惊人的是,当引入特定的拓扑变换和非欧几里得几何映射后,神话中描述的“树根通往死人之国”、“树干支撑人类世界”、“树冠触及神域”的结构,竟然与高维模型中连接不同能级时空的“虫洞网络”或“维度桥”的数学描述,呈现出高度的结构相似性!
“不是形状的相似,”顾渊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是内在的‘连接逻辑’的相似!神话用‘树’这个三维世界的概念,隐喻性地描述了一个多维时空的连接拓扑学!”
他立刻将这一发现记录下来,并标记为“假设A:宇宙树/世界轴心 = 高维时空连接结构(虫洞/维度桥网络的隐喻)”。
接下来,他着手分析神话中描述“神域”特性的部分。
几乎所有的神话都强调,“神域”的时间流逝与凡间不同。“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是广泛流传的说法。在爱尔兰神话中,英雄进入仙堡片刻,出来时人间已过数十年。在伊斯兰教苏菲派的记载中,也有圣贤在精神提升中感知到时间压缩或膨胀的体验。
顾渊将这一普遍现象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更前沿的“时间作为涌现现象”的理论联系起来。在高维视角下,三维宇宙的时间流可能并非绝对和均匀的,它可能受到更高维度曲率、能量密度或观察者意识状态的影响。神话中描述的时间差异,很可能就是对接近或进入高维空间后,局部时间流发生相对性变化的朴素记录。
“假设B:神域时间流速差异 = 高维空间对局部时间流的影响(相对论时间膨胀/意识相关时间感知的隐喻)。”
然后,是神话中神灵展现“神通”的方式。
无论是希腊宙斯的雷霆,印度因陀罗的金刚杵,还是中国雷公电母的施法,其描述往往伴随着空间的扭曲(如宙斯瞬间到达远方)、物质的转化(如点石成金)、以及能量的无中生有。这些现象,在三维世界的物理定律下是极难实现的,但如果从高维度的角度来看呢?
顾渊调出“混沌低语”数据碎片中,那些显示出剧烈能量涨落和时空曲率畸变的片段。王大锤的初步分析认为,这些片段可能记录了某种直接操控微观维度(如超弦理论中的“卷曲维”)从而在宏观上引发物理常数改变或能量涌现的过程。
“如果‘神灵’是能访问或源自高维度的存在,”顾渊推理道,“那么他们所谓的‘神通’,或许只是在高维空间中,通过调整某些我们无法感知的‘参数’,从而在低维世界(我们的宇宙)引发现象级的改变。这就像三维世界的人可以轻易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一个闭合图形(对二维生物而言是奇迹),而对四维存在来说,在我们的三维世界‘无中生有’或扭曲空间,可能并非难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20xs.org)神话物理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