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渤海湾风平浪静,庞大的远征舰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便如同进行一场预先安排好的演习般,在天津大沽口顺利抛锚。身着红色军装或蓝色海军服的士兵们,怀着轻松甚至度假般的心情,沿着舷梯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预期中的枪炮轰鸣、血肉横飞的滩头争夺战并未发生,迎接他们的,只有死一般的寂静,以及随海风飘来的、若有若无的焦糊气息。
天津,这座北方重要的通商口岸和军事门户,此刻竟宛如一座巨大的鬼城。码头上空无一人,仓库大门洞开,里面空空如也。街道上散落着零星杂物,许多房屋的门窗都被木板钉死,甚至有些已被焚毁,只留下焦黑的断壁残垣。没有欢迎的民众,更没有严阵以待的清军。
“这……就是我们要征服的帝国?”一位年轻的法国志愿兵忍不住低声嘟囔,他紧握着步枪的手心因为紧张而出汗,此刻却感到一种无处着力的空虚。
名义上的陆军总司令,流亡的拿破仑三世,在卫队的簇拥下踏上码头。他穿着精心熨烫的元帅服,试图在脸上维持一位征服者的威严,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疑虑。眼前的景象与他预想中攻克东方帝都的辉煌开端相去甚远。没有敌人,就没有荣耀;没有抵抗,就无法彰显他的军事才能。他派出的侦察骑兵向更远的内陆驰去,带回的消息更令人心惊:从天津到北京,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村庄十室九空,田地里杂草开始萌生,道路上连个鬼影都看不到。清朝官府仿佛施展了某种可怕的魔法,将这片土地上的人口和物资瞬间蒸发。
远征军,尤其是那三万名肩负陆上作战任务的陆军士兵,最初的兴奋迅速被一种日益增长的焦虑和恐慌所取代。他们轻松“占领”了天津,随后又几乎兵不血刃地向着北京推进。然而,这种“顺利”背后,是致命的陷阱。
没有粮草补给,没有民夫协助运输。随军携带的物资在迅速消耗。庞大的舰队可以为岸上提供一些支持,但要将补给从港口运往数十里、上百里外的进军部队,需要大量的骡马和车辆,而这些,如今都无处寻觅。原本指望“因粮于敌”的打算彻底落空。
当他们终于抵达北京城下时,面对的是同样一座寂静得可怕的巨城。高大的城墙沉默地矗立着,城门洞开,仿佛在邀请他们进入,又像是在张开一张无形的大口。先头部队小心翼翼地涌入城中,所见景象比天津更为彻底。紫禁城的宫殿依旧金碧辉煌,但内部能被搬走的东西几乎一扫而空。各大仓库、粮店、乃至富户的宅邸,全都空空荡荡,别说金银财宝,就连一粒像样的粮食都难以找到。
“他们搬走了一切,甚至没给我们留下一口井!”一名饥饿的士兵在翻找许久后,绝望地喊道。事实上,许多水井都被填埋或投入了死畜。
三万陆军此刻如同一条被扔上岸的巨鲸,虽然庞大,却陷入了致命的干渴与饥饿。漫长的补给线从天津港口延伸到北京城下,变得异常脆弱。小股的清军骑兵像幽灵一样不时出现,袭击落单的运输队,破坏道路,然后迅速消失在广袤的平原上。远征军被迫分出大量兵力来保护这条生命线,这使得他们本就不足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
比物资匮乏更令人恐惧的,是来自民间的敌意。
远征军最初以为,他们是来“解放”这些在清廷统治下的汉人的,至少应当受到箪食壶浆的欢迎。然而,现实给了他们沉重一击。非但没有欢迎,一种名为“兴神拳灭洋教”的狂热氛围,正在直隶乡野间悄然蔓延,并且因为他们的到来而迅速发酵。
最初,只是零星的冷箭从废弃的村庄里射出。接着,是夜间营地外飘忽不定、如同鬼火般的火光和锣鼓声。然后,开始有小股外出寻找食物或水源的士兵莫名其妙地失踪,随后他们的尸体被发现,往往以极其残忍的方式被处决,身上有时还会贴上画满诡异符咒的黄纸。
这些袭击者并非正规清军。他们大多是当地的农民、手工业者,甚至有一些道士、和尚模样的人带领。他们自称“神拳”,声称练拳诵咒可以请得天上神仙附体,刀枪不入,专为杀尽洋人、灭除洋教而来。他们熟悉地形,来去如风,混迹于百姓之中(尽管百姓大多已被迁走,但总有留下或潜回者),让远征军防不胜防。
很快,一道不成文的命令在远征军中秘密传开:任何少于百人的队伍,严禁离开主力营地或主要交通线。曾经不可一世的“上帝选民”们,如今只能蜷缩在空旷的北京城和沿途几个据点里,靠着日益减少的补给度日。昔日眼中闪烁着贪婪光芒的雇佣兵们,此刻只剩下恐惧和迷茫。他们占领了敌人的首都,却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充满敌意的泥潭,无形的绞索正在一点点收紧。
拿破仑三世在他临时设在北京城内的、空空如也的“司令部”里,烦躁地踱步。他重建帝国的美梦,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可笑。他面对的,不是一个等待征服的虚弱巨人,而是一个主动清空了自己、并释放出无数“毒蜂”的怪异国度。而远在广州,沉浸在“福寿膏”带来的“神启”中的天王洪秀全,对此还一无所知,或许,他也并不真正关心。他只需要等待“胜利”的消息,至于这胜利需要付出何等代价,并非他所在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