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卷着碎冰碴子,刮过四合院的灰瓦,发出“呜呜”的低吼。王卫国蹲在老木匠作坊门口,手里攥着一把刚磨好的凿子,正给李大妈修门框的榫卯。木屑在寒风里打了个旋,落在他的棉鞋上,可他的注意力却不在木头上——空冥感知像一张绷紧的网,悄无声息地笼罩着对门的东厢房,眉心的温热感里,第一次掺进了一丝尖锐的冷意,像冰锥藏在棉絮里,不刺皮肤,却扎得人心头发紧。
这股冷意是从昨天傍晚开始的。当时他帮老木匠搬木料经过东厢房,张教授正开门倒垃圾,门框“吱呀”一声响,王卫国的空冥感知突然捕捉到一股异样气息——不是煤烟的呛味,不是木料的腥气,是一种混合着金属锈味与油墨的味道,淡得几乎看不见,却带着一种刻意压制的紧绷感,像战场上潜伏的狙击手屏住的呼吸。
“卫国,发什么愣?榫卯凿深了!”老木匠的声音拉回了他的神思。王卫国低头一看,凿子果然多凿了一分,卯眼边缘的木纤维被劈得散乱。他赶紧收力,指尖却还留着那股冷意的触感,心里的疑惑像泡了水的棉絮,慢慢沉了下去。
他不是第一次留意张教授。前几天学木工时,张教授问过榫卯结构的受力原理,当时只当是知识分子的好奇;后来张大勇提过,张教授在胡同口问过兵工厂的上下班时间,说“想写篇工业题材的文章”;再加上之前空冥感知到的他袖口的白色粉末、皮箱里的油墨味,这些零碎的细节,此刻被那股冷意串成了一条隐约的线。
“张师傅,对门张教授是做什么的?”王卫国一边用砂纸打磨卯眼,一边装作不经意地问。老木匠正给刨刃淬火,火星溅在地上:“说是辅仁大学的历史教授,抗战时躲在天津,上个月才回来。平时不怎么出门,就捣鼓他那些书。”他顿了顿,往东厢房的方向瞥了一眼,“不过怪得很,夜里总听见他屋里有‘沙沙’的声音,像翻书,又不像。”
王卫国的心跳漏了一拍。空冥感知里,他“听”到东厢房的窗户缝里透出极轻微的声响,不是翻书的脆响,是笔尖划过粗糙纸张的摩擦声,节奏均匀,带着一种机械的规整——像极了他在根据地见过的情报密码本抄写声。
“夜里还看书?真是用功。”王卫国故意说得轻松,手里的砂纸却磨得更用力了,木屑纷飞中,他的空冥感知悄悄延伸到东厢房的墙根,眉心的冷意更清晰了,还夹杂着一丝极淡的、类似硝酸的气味——那是制作密写药水的常用材料。
中午吃饭时,张大勇拎着一个铁皮饭盒走进院,刚放下就咋咋呼呼地喊:“卫国,你猜俺在兵工厂门口看见谁了?对门张教授!他跟门卫打听咱们厂的机床型号,说要‘写文章参考’,门卫没告诉他,他还挺不高兴。”“他打听机床型号做什么?”王破军端着碗从西厢房走出来,道袍的下摆沾着草屑,显然刚采完草药。“谁知道呢!”张大勇扒了口饭,“说不定是瞎好奇。不过他问得太细了,连新到的捷克式步枪零件都问,不像是写历史文章该关心的。”
王卫国的指尖猛地攥紧了筷子。他想起大纲里提到的国民党潜伏特务,专门收集军工情报,张教授的举动简直句句对上。空冥感知里,他仿佛看到张教授的书房里藏着密码本,墙上挂着标注着兵工厂位置的地图,那些“沙沙”声,正是他在抄写偷来的情报。
“反常即为妖。”王破军放下碗,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玄真派说‘观其行,知其心’,一个历史教授,不去研究古籍,总盯着兵工厂,不是怪事吗?”他看向王卫国,眼神里藏着提醒,“留意但别莽撞,暗里的敌人,比明枪易躲的子弹更危险。”
王卫国点点头,心里的疑虑彻底变成了警惕。他想起 1943年在根据地抓特务的经历,当时那个特务也是装成货郎,表面和气,暗地里却给日军送情报。现在的张教授,和当年的货郎何其相似——都戴着“无害”的面具,藏着“致命”的心思。
下午,王卫国借口给老木匠送工具,特意绕到东厢房窗下。窗户纸糊得很严实,只在角落破了个小洞。他屏住呼吸,空冥感知透过小洞钻进去,眉心的冷意瞬间浓烈起来:书房的八仙桌上摆着一本摊开的《资治通鉴》,但书页是反的;桌下藏着一个铁皮盒,缝隙里透出油墨味;墙根的花盆底下,压着一张揉皱的纸条,上面的字迹模糊,却能辨认出“机床”“弹药库”等字样。
“卫国小哥,找张教授?”李大妈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吓了他一跳。“不是,俺给张师傅送凿子。”王卫国赶紧转身,笑着晃了晃手里的工具,“李大妈,您看见张教授出门了吗?”“刚走,说是去邮局寄信。”李大妈指了指胡同口,“手里还拿着个牛皮信封,封得严严实实的。”
王卫国心里一动,跟老木匠打了声招呼,悄悄跟了出去。胡同口的邮筒旁,张教授正弯腰投信,动作很慢,投完后还往四周看了看,确认没人注意才转身往回走。他的步伐很稳,却透着一种刻意的从容,就像战场上打完冷枪后伪装撤退的敌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奋斗在激情岁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