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志才道:“子春若去,庐陵有闻生留守;奋若一走,芦溪何人统管?”
李虺为难片刻,忽道:“可召曹仁前往!彼与孙坚有旧怨,长沙无良将,令其出战,既可报怨,亦可重拾信心。” 遂对戏志才道:“令曹仁守芦溪,攻取长沙必合其心意。”
戏志才点头:“主公以为夏侯渊、武安国同往如何?”
李虺知其意在荆南四郡,道:“若如此,沙摩柯亦可同行。然最多取长沙、武陵二郡,零陵、桂阳暂不动,待二郡治理稳固,再取不迟。”
“主公所言甚是。四郡易取,然地广人稀,若不善加治理,反成累赘。只是青州流民已分置豫章各县,如何充实四郡人口?”
李虺思索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今诸侯离散,不久必相互攻伐,中原将流民遍地,届时收拢即可,何愁无人?”
戏志才恍然笑道:“某倒忘了此节。各路诸侯已各自散去,中原不久必无宁日,流民自会来投。”
二人正议间,戏志才下属持一竹筒至。戏志才取出筒中布条,其上列阿拉伯数字一串。遂取《论语》一卷,按数字组合,寻竹简对应文字,书于一片竹简之上。
戏志才书毕审视,随手将竹简递与李虺。李虺接过,见其上书:“马忠已携杜氏登船。”
李虺笑问:“志才此数字传信之法,用之可便?” 戏志才躬身答:“主公大才,此法绝无破绽,消息断无外泄之虞。” 李虺暗忖:“此世无人见过《潜伏》之术,这般数字组合,何人能解?”
复道:“马忠既已登船,不日便至柴桑。吾亦往凑趣,待文长、子春、奋若赶至,一同北上。” 戏志才问:“主公此行,需某同行否?” 李虺沉吟:“志才仍坐镇豫章,待除孙家余孽,便调兵直取长沙、武陵二郡。”
次日,李虺携郭靖、陈到及近卫营,启程赴柴桑。戏志才则传檄魏延、颜良、文丑,令其交割防务,星夜驰援。
李虺至柴桑,关羽亲出城外相迎,见之即下马伏拜于地。李虺急下马搀扶,暗忖:“观云长此举,马忠必已将杜氏送至。” 遂道:“云长何故行此大礼?你我相识多年,不必如此拘礼。”
关羽叩首道:“主公厚恩,不远千里接关某家小于柴桑,使阖家团圆;近日又寻得杜氏,令我二人重逢。此恩没齿难忘,关某愿赴汤蹈火,誓死追随!”
李虺闻言暗笑:“好个关羽!接妻儿时尚无此态,得杜氏便五体投地。昔时曹操若于下邳将杜氏许之,或许便无千里走单骑之事矣。”
世人多称曹操为“人妻曹”,实则不公。终汉一朝,娶人妻乃社会风气,非曹操独有。三国君主皆有此好:曹操纳张济之妻邹氏、秦宜禄之妻杜氏;次子曹丕破邺城后,纳袁熙之妻甄氏,刘氏主婚,甄氏虽未为后,却是曹丕篡汉前唯一正妻;蜀主刘备入蜀,娶吴懿之妹、刘瑁遗孀,后立为皇后,死后合葬;吴主孙权纳陆尚遗孀徐氏,立为次妃。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关羽失杜氏,亦因自身操之过急。昔年随刘备助曹操攻打下邳,战前屡向曹操求娶秦宜禄之妻杜氏。曹操初未在意,然关羽三番五次提及,遂生好奇,破城后先召杜氏相见,一见倾心,遂自纳之。其后曹操厚待关羽,恐亦有愧疚之心。可见终汉之世,娶人妻非但不受非议,反以为荣,类后世娶知名佳人之风光。
李虺思及此处,不觉失笑,自身亦入乡随俗,娶了人妻,后世好事者或将冠以“人妻李”之名,承曹操之续矣。
关羽闻李虺嗤笑,误以为是嘲讽自己,已起身之躯复又伏地:“主公,关某与杜氏自幼相识,早有情愫,只是……” 李虺知其误会,急扶起道:“云长错会!吾见汝今得享天伦,日后子嗣绵延,故而喜笑。”
关羽闻言,枣红脸膛涨成紫红,窘迫无措。李虺见状放声大笑:“哈哈哈哈…… 与云长戏言耳,切勿介怀!且入城见弟妹与侄儿。”
正言间,马忠、侯勇、崔伟亦赶来相迎。众人见礼已毕,一同入城,往关羽府邸而去。
至府中,关羽令下人请出夫人胡氏、长子关平,杜氏亦携子秦朗出见。胡氏、杜氏依次向李虺见礼,众人各就其座。李虺观杜氏,果然天生丽质,肤白貌美,更兼气质脱俗,自带书卷之气。
关平年方十四,得关羽遗传,身高已逾七尺,虽幼陈到一岁,身形却略高。二人一见投缘,拉着郭靖欲往后院比试武艺,请其指点。秦朗年岁尚幼,被二人抛在一旁,只得依偎于杜氏身侧。
李虺瞥见躲在杜氏身后的秦朗,笑问:“云长,此子何人?” 此问一出,关羽脸复成紫红,杜氏亦羞红了脸,垂首不语。李虺见状,反倒愕然。
此时,胡氏温婉开口:“主公,此子乃夫君与杜氏妹妹所生。” 李虺惊指秦朗,呆望二人,暗忖:“原来秦宜禄、曹操竟是为关羽养子!昔年庞会灭蜀后尽诛关氏满门,未料关羽竟在魏国有此血脉,且是曹操继子。若非曹操当年纳了杜氏,关羽恐真将绝后矣。难怪秦朗日后在魏为骁骑将军,大破鲜卑,原是关羽之子,不足奇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