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曹操思及此颜良、文丑勇武,遂改原定分配之策,重新调遣:“本欲将杨奉所部万五千之众,分与郭、李、韩、胡四位将军各两千,徐晃将军三千,张、吴二位壮士各三千余,俱授校尉之职。今大兵压境,正是用人之际。徐晃将军与张、吴二位校尉皆万夫不当之勇,仅领此数,恐难展其能。故曹某决意,郭、李、韩、胡四位将军各分一千五百,徐晃将军独掌四千,张、吴二位校尉合领剩余四千余众。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于夫罗出身匈奴,素敬强者,闻言赞道:“将军所言极是!打仗当以能者多领兵,若仅率数十人,纵使斩将,亦难破敌。” 郭太四人闻之虽觉刺耳,然曹操所言冠冕堂皇,且仅少分五百之众,尚可接受。又因于夫罗一兵不取,四人无从反驳,相视之后,皆点头应允,毕竟自身勇武不及,能分兵马已是幸事。
徐晃本钦服颜良、文丑武艺,然二人杀杨奉,使其心有芥蒂。虽知杨奉有错在先,二人乃自卫杀人,然其追随杨奉多年,情感上一时难以释怀。
郭太四人争先前往杨奉大营,在高览、曹纯监督下,各择一千五百精锐归营。徐晃见大营半空,剩余兵马半数将归颜良、文丑,心中愈觉空落。
未几,颜良、文丑率众至营,见徐晃在营中,文丑上前道:“公明将军,兵马不分也罢,不如兵合一处。我兄弟二人愿为将军部属,共赴疆场、为国除奸,如何?”
徐晃大出意料,茫然道:“二位将军与我同为校尉,何来部属之说?兵马分派乃萧将军之意,非我等私可更改。”
颜良笑道:“萧将军自有考量,我等但求杀敌建功,何分彼此?区区数千兵马,分则力弱,合则可破万军。兵合一处,来日疆场建功,岂不快哉!”
徐晃闻言,迟疑问道:“二位将军果有此意?” “自然无虚!” 颜良拍其肩道,“我等习武之人,何必心口不一。公明将军乃受封校尉,我等初来乍到,即便为部属,亦无不可。”
徐晃本就钦佩颜良武艺,今见二人愿合兵一处、共御强敌,大为感动,道:“二位将军肯同心进退,徐晃感激不尽!杨奉若有二位这般豁达,何至于此,实乃咎由自取。至于统属之事,今后休要再提,只要能为国除贼,虚名何足挂齿。二位请随我入大帐,我即刻召集校尉以下将官,为二位引荐。”
三人入帐,徐晃召集全体军官,为颜良、文丑引荐,宣布营中事务由三人共掌,二人将令,不得违抗。点验兵马时,徐晃怒不可遏,郭太四人竟将杨奉麾下精锐尽数择去,剩余皆为老弱病残,甲胄兵器不全,真正可战者不足三千,战马亦不足十匹。
“郭太、李乐等人欺人太甚!精锐尽去,我等何以杀敌?” 徐晃一拳砸在案几上,“近九千兵马,可战者不足三千,其余皆老弱,此乃如何上阵?”
颜良道:“兵不在多而在精,三千可战之众足矣。来日阵前,你我斩将夺旗,三千兵马随我等冲杀,甲胄兵器,尽由老弱缴获。一战之后,所需之物自可齐备。”
徐晃望颜良、文丑,咧嘴一笑:“有二位将军神勇,必无人能挡其锋。若令老弱在后打扫战场,实乃妙计!可将所有精良甲械尽付三千可战之兵,令其随你我冲杀;投降俘虏亦由老弱看押,若能收编数千兵卒,我军战力,必不逊于郭太、李乐等人。”
颜良赞道:“公明将军果然知兵,某才言其一,将军便知其二!” 徐晃谦道:“张将军谬赞,徐晃不过一介武夫,何敢当‘知兵’二字。我等速将三千可战之兵编为三部,你我三人各领一部,其余暂交军司马执掌。若战事骤起,免得临阵慌乱。” 颜良、文丑齐声应允,三人随即按年龄、精壮程度,重整兵马。
重整操练已来不及,只得暂按伍排定队列,务求上阵时队形不乱、各安其位。
次日清晨,西城门外鼓号齐鸣、脚步声隆隆,李傕、牛辅率五万大军前来讨战,观其态势,若白波军闭城不出,便要即刻攻城。
曹操闻讯,即刻击鼓聚将,决意迎敌:“董贼遣李傕、牛辅引五万之众而来,虽难一鼓作气拿下弘农,然我军若不敢出战,锐气必折!” 盖因白波军缺乏长训,惯于打顺风仗,一旦察觉敌军强盛或战事不利,便易斗志尽失,故守城反倒非上策。
曹洪不屑道:“主公,李傕乃我军手下败将,何足惧哉!出兵三万,便可破之!” 安邑一战,李傕、张济几乎全军覆没,故曹洪对其甚为轻视。
曹操未及训斥,文丑忽开口:“李傕确不通兵法,萧洪将军所言亦有道理。” 曹操一愣,问道:“吴将军此言何意?” 文丑答:“此刻正值日出,李傕兵马自西而来,太阳在东,其军必为晨光所眩,目不能视,何以作战?此乃自寻死路!可令于夫罗单于率骑兵出南门,绕道袭其侧后;大军出西门,先以弓箭射之,再行掩杀,李傕必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谋杀三国精编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谋杀三国精编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