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慧和尚微笑道:“我问你,泉州李良钦先生你可识得?”
周淮安愕然,“那是在下师伯,大师父认识我师伯?”
法慧笑呵呵点头,“看来咱们甚是有缘,李先生在俞大帅帐中做事,大前年我被天圆师叔唤到军中,有幸见过李先生几面,受益匪浅,你若是随我们南下,倒是可以见到他。”
周淮安思索片刻,“烦请大师父告诉我师伯现在何处,我自己寻去也好。”
法慧询问周淮安几句,确信对方是李良钦师侄无疑,取了纸笔,借用师弟法胜后背做几案,写封信递给周淮安。
“五台山印月师兄与我相熟,王江泾大战后,他负伤留在杭州昭庆寺,你去寺里寻他,他自会带你去见李先生。”
周淮安拱手道谢,忍不住追问:“大师父为何说我用的是倭刀术?”
法胜和尚道声怪哉,反问道:“你师父难道没告诉你?”
周淮安皱眉摇头,“可能是我习武的福气薄······”
“不必妄自菲薄。”法慧笑问:“你可知倭刀种类?”
“太刀弯曲,利于马战拖割,大太刀集太刀和薙刀优势,也是马战专用。
打刀利于步战拔刀和携带,刀身更直更短,野太刀长于打刀,是步阵利器。”
“没错,野太刀是倭子常用的巨刃兵器,临阵之时,倭子善跳,加上刀长,可以瞬间拉近敌我之间的距离,双手劈砍,势大力沉。
我军腰刀等短兵太短,长枪没野太刀迅捷,遭之者,身多两段,唯独鸟铳能拒之,可是若想不让倭子近身,要携带很多火药铅子。”
明军与倭寇之间的实力差距,有识之士心知肚明,并非不可告人的军机密事,法慧坦然道:
“倭有刀具之利,斗必持之,且有用刀之巧,往往不过三两下,人不能御,能在此中解悟类推,方能克敌制胜。
俞大帅因是遍访名师,你出招用招,与李先生在军中教授的倭刀术类同,而且步疾善跃,深得诱击惊取之窍要。
令师为何不点明这是倭刀术,不难猜度,这些招式俱是拿命换来,告诉你太多,反而促生杂念,甚至狂妄逞能。”
周淮安鼻子发酸,他抑制住有些失控的情绪,嗓音嘶哑道声受教,深深作揖。
“阿弥陀佛。”法善和尚合什还礼,带着师弟转身而去。
袁英琦抱手道:“周大哥,后会有期!”
周淮安默然点头,望着一行四人渐渐去远。
直到此时他才明白,这些年师父让大伙打制的直刃唐宋步刀,是送往杀倭前线的军械。
想到自己鲁莽复仇,险些丧命,他心里满是痛楚和愧疚。
正如法善所说,师父传授武艺,是期望他能深学深究,他却辜负了师父的良苦用心。
拾桨回船,打开法慧给他的书信看罢,望着落日西沉,胸中块垒郁结难消。
他被廖大叔救回张家庄,靠着复仇执念,硬是从鬼门关里爬了出来。
开春去丹阳,他在邵家死守月余无果,只好卖掉兵器,凑钱买条船在运河谋生。
今日偶遇袁瑛奇几人,没料到突起的战阵历练念头,竟然得知了师伯的下落。
早年师父带他南下同安,见过师伯一次,记忆中的面目早已模糊,依稀是个老农的模样。
师伯既然在抗倭前线,机会不容错过,他胡乱吃些干粮,驾船进入南运河,径往杭州而去。
一江残阳渐渐消散,天色趋黑,东乡诸营换值的螺号呜呜吹响。
张昊扛着鸟枪出来厨院,跟在身高腿长的幺娘后面,不时跑两步才赶上。
仰头望天,月牙已经爬上来,掐指算算,今日阴历初九,日日思信不见信,愁!
幺娘进屋端茶漱口,取了靠墙棍棒,心里一动,点上蜡烛,拿铜镜照照脸蛋。
鬼丫头金盏老是偷偷打量她,一问便是恭维她端庄富态,话里透着一股子怪味。
她捏捏自己脸蛋,好像是有些胖了,看来肉不能多吃,油水太大的说。
拎着长棍出来,见张昊扛着倭铳在那里走来走去,呆子似的。
她现在已经确定,这小子的脑袋真有问题,锁上门,就近先去码头查看北区营盘。
走不远,见他又跟在屁股后,顿时就怒了。
“你是不是有病!自己家里也跟着。”
“啊?哦。”
张昊回过神,转身回去,打拐回来这些日子他老是跟着幺娘,养成习惯了,一会儿看不见就想得慌,此事无关风月,纯属怕死。
他担心白莲教上门报仇,一有风吹草动就疑神疑鬼,总觉得有刁民想害朕。
除了抽调坊丁去江阴看家,当然还得靠师父救命,他日盼夜盼,至今盼来师父消息。
还有,王天赐那波人马同样渺无音讯,此番实战练兵跨州越府,肯定会惊动地方卫所。
不过卫所出动百人要上报,更不能跨越防区,这些规制,正是大前年数十倭寇从沿海杀到金陵的原因之一。
因而省三司之按察司派出兵备道,整顿地方治安联防,他真怕王天赐玩得太过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