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谷场大学”那带着泥土和硝烟气息的第一课,像一块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尚未平复,另一股更具体、更灼热的浪潮,便从“狼穴”兵工厂的方向汹涌而来,拍打着楚风案头本就堆积如山的文件和工作。
“老火铳”的成功试射,如同在干涸的技木土壤里投入了一颗饱含生命力的种子,瞬间催生出了一片疯狂生长的、带着刺的藤蔓。那一声沉闷而有力的“嗵——轰!”,炸开的不仅是鬼子的模拟炮楼,更是兵工厂里那些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们被压抑已久的想象力和创造欲。
楚风此刻就站在师部指挥室里,面前摊开的不是军事地图,而是厚厚一叠由方立功整理、筛选后送来的“项目建议书”。这些“建议书”五花八门,载体各异——有写在缴获的日军文件背面的潦草草图,有画在粗糙草纸上的简易三视图,甚至还有用木炭直接画在平整木板上的构想。空气里,除了熟悉的墨水和纸张味道,似乎还隐隐飘荡着一股来自“狼穴”的、混合着硫磺、金属和狂热思想的焦灼气息。
方立功站在桌旁,手里拿着他那片刻不离的紫檀木算盘,眉头拧成的疙瘩比算盘珠子还紧,脸上是一种混合着惊叹、担忧和肉疼的复杂表情。
“师座,您……您自己看看吧。”方立功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他将最上面几张纸推到楚风面前。
楚风拿起第一张。这是一份关于“跳雷”的构想图,画得歪歪扭扭,旁边用笨拙的字迹注释着原理:“借鉴掷弹筒抛物线,内置弹簧或火药助推,触发后弹跳至半腰高度爆炸,增大破片杀伤范围……” 草图旁边,还粗略地列出了需要的材料:弹簧钢、特制引信、铸造壳体……
第二张,标题赫然写着“有线遥控地雷”,构想更加大胆,试图利用缴获的日军电话线或者自己生产的粗电线,在安全距离外通过简易电路引爆埋设的炸药包。旁边还画了一个简陋的电池盒和开关示意图。
第三张更是让楚风眼角跳了跳——“单兵手抛无人机(侦察用)”。提出者异想天开地建议,用最轻的木材和蒙皮制作一个带螺旋桨的小型飞行器,用橡皮筋弹射出去,携带一个用镜片组装的简易“观察镜”,用于侦察敌军阵地。下面还备注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动力不足、操控困难、易被击落……
后面的“建议书”更是五花八门,有提议改进“老火铳”射程和精度的,有想仿制日军掷弹筒的,有琢磨怎么用边区土法制备更稳定炸药的,甚至还有人提出了“火药推进鱼雷”的粗略设想,目标是打击日军在内河的小型舰艇!
这些构想,有的具备相当的可行性和实战价值,有的则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幻想,近乎儿戏。但无一例外,都透着一股子被“老火铳”的成功点燃的、不管不顾的创造热情和急于求成的焦躁。
“疯了……都疯了……”方立功看着那厚厚一叠纸,感觉自己的太阳穴都在突突直跳,他拿起算盘,手指有些发抖地拨弄着珠子,嘴里念念有词,“光是这跳雷,弹簧钢从哪里来?特种引信怎么造?这遥控地雷,电线呢?可靠的开关和电池呢?还有这……这什么‘无人机’?我的老天爷,这得要多少桐油、多少轻木、多少时间去试验?这得浪费多少宝贵的人力物力!”
他越算心越凉,越算脸色越白,最后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楚风说:“师座!咱们这点家底,好不容易靠着‘流通券’和增产节约刚见到点起色,可经不起这么折腾啊!这简直……简直就是在烧钱!还是在烧我们印都印不过来的钱!”
楚风没有立刻说话。他一张张地翻看着这些粗糙却充满热忱的“建议书”,手指拂过那些或潦草或笨拙的笔迹,仿佛能感受到提出者下笔时那急促的呼吸和滚烫的期待。他能想象出“狼穴”那些棚户里,王承柱们和老周们为了某个技术细节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的样子;能想象出那些年轻学徒在油灯下,对着简陋的工具和材料,绞尽脑汁试图将幻想变为现实的样子。
这是“技术爆炸”带来的“甜蜜的烦恼”。它意味着活力,意味着潜力,但也意味着巨大的资源消耗和不可预知的风险。方立功的担忧完全是情理之中,作为根据地的“大管家”,他必须考虑现实的承载能力。每一斤钢铁,每一尺电线,每一份人力,在当下都极其宝贵。
楚风放下最后一份关于“利用边区硝土改良火药配比”的建议书,抬起头,看向窗外。院子里,几个新兵正在老兵带领下练习刺杀,喊杀声带着年轻人的锐气。远处,“打谷场”方向似乎传来了学员们分组讨论的嗡嗡声,那是思想的激荡。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转过身,目光重新落在那一叠“烦恼”上,眼神变得坚定而清明。
“老方,”他开口,声音平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你的担心,我都明白。咱们是穷家底,每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